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以获得感为动力,坚持阅读是件容易的事

    作者:赵鑫蕾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6日 14版)

        有人说写书就是建模,不同的人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成自己的模型。有的模型易于引发共鸣,有的则带有更多的个性。依此观点看,所有书籍都带有自己的价值。即使构建的模型相似,但经历不同的人竟然也会有相似的表达,这一现象也值得深思。阅读,就是使自己站到他人的肩膀上,看更远的风景,更深的思想,更多的普遍性。如何坚持阅读?关键在于找到动力。

        在高中政治课上,我学到了一些哲学概念,加上跟班里同学的日常讨论以及听过几次哲学入门的讲演,让我对哲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买来了《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苏菲的世界》这类入门书籍,每天都利用中午、晚自习前等碎片时间读上数十页。在高二升高三的这个假期,即使学习任务繁重,我仍找到哲学意味强烈的经典小说《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和《追忆似水年华》来读。当然,以我现有的水平,对很多哲学命题还没法理解到位,但它们给予我的,是一种对宇宙、生命和社会认识的启蒙。认识到了知识的浩瀚和世界的广阔,并对了解它们有了渴望,这是让我坚持阅读的根本原因。而构建这种动力的途径,则是找到适合的方法,建立起获得感。

        史铁生曾说,有的时候,方法比结果更重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偏于精读的方法,在繁忙的平时其实是一种奢求。我曾一度要求自己读书时做出细致的圈点勾画,并批注感受。但在碎片时间里,每次只能读一点点内容,较长时间才能读完一本书,反倒让我渐渐失去了阅读的热情——因为达不到自己期待的收获。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先铺排开读下去再说。神奇的是,我发现那些重要的信息还是会“扑”进我的脑子里。而且摄取信息越多,互相之间的碰撞就越多,感觉比只深入阅读一次更有收获。读书,需要的是心灵的“安”与“定”,不在于动不动笔的形式。看书时,就把其他思绪抛开,沉到书里去。这样,便又回到了获得感这一问题上,以获得感为动力,坚持阅读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作者:北京四中高三5班 赵鑫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