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科学家发现白垩纪伪蝎可“搭车”鸟类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2日 05版)

        琥珀中的伪蝎 邢立达摄/光明图片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张蕾)中国、加拿大古生物学家20日在北京宣布,他们在琥珀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携播现象,一类叫伪蝎的蛛形纲动物会“搭车”鸟类。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地质学报(英文版)》。

        携播是指某些小型动物附着在较大型、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身体上,从而被携运和扩散的现象。例如,某些螨类或其他微小动物可以整个群落附着在金龟子身上,以实现整群落的迁移,金龟子起了飞行运载工具的作用。

        伪蝎是一类体长不到1厘米的蛛形纲动物,外形有点像蝎子,但没有蝎子长长的尾巴,广泛分布于落叶层、树皮下、石下或苔藓植物中。部分伪蝎有携播的习性,能附着在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盲蛛、鸟类、哺乳类动物的身上,随之迁移到别处。论文作者之一、山西忻州师范学院博士高志忠介绍,此次发现的伪蝎从形态学上可归入地伪蝎科,其触肢细长,背甲近三角形,具有明显的兜帽结构,腹部为典型的卵圆形且全身存在颗粒。

        “缅甸琥珀中,伪蝎并不算罕见,有昆虫学家曾经描述过伪蝎在虻类和金龟子身上的‘搭车’行为。”论文作者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与虻类或金龟子类相比,鸟类庞大的身体可供伪蝎躲藏和攀爬的部位极多,“一般只要夹住一根羽毛就可以愉快地出发了”。

        携播在化石记录中非常罕见,先前的报道仅限于节肢动物身上的携播。“此次我们在琥珀中的新发现提供了一个良好证据,展示了地伪蝎科与原始鸟类之间的古老关联性。这个琥珀中的羽毛可能是鸟巢的一部分,这表明早在白垩纪中期,伪蝎便会利用鸟类‘搭车’,在鸟巢之间移动了。”论文作者之一、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Ryan C.McKellar)认为,新发现对了解这类动物的古行为学有很大帮助。

        此次新发现的琥珀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矿区的火山灰测定显示,此地的琥珀距今约1亿年,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该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保存至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