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10年的傣族慢轮制陶,通过这次学习,才知道傣陶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需要很多创新,更要结合这个时代。”傣族小伙三猛告诉记者。他和50位陶瓷艺人刚在云南大学结束了建水紫陶及云南民间陶瓷装饰技艺的学习。
在12月14日晚的结业典礼上,他们拿出自己的陶瓷作品集中展示,各种精巧别致的陶瓷茶罐、茶壶、茶杯美不胜收。三猛拿起一只刻满网格状花纹的茶杯给记者看,他自豪地说:“这是我制作的傣陶,这些花纹体现了傣族文化。”
“我舅爷爷是紫陶非遗传承人,我家三代人都在建水县做紫陶,这次来云南大学学习,让我们增强了创新意识、设计意识,你看这个我做的茶壶的造型和纹饰都是在这里学会的。”来自紫陶之乡建水的学员雷思佳边说边介绍她的紫陶作品。三猛、雷思佳等学员在云南大学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这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水平的重要举措,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组织实施。
在一个月时间里,学员们免费学习了建水紫陶及云南民间陶瓷装饰技艺。云南大学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训基地,最近刚成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云南省唯一入选高校,传承项目就是国家级非遗紫陶。“我们主要培训年轻陶瓷艺人,其中有些是非遗传承人,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融入文化的因子,授课教师是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等6所高校的知名陶艺专家教授,希望通过培训一个人来带动一批人。”陶瓷艺术研究专家、云南大学副教授吴白雨说。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张星表示:“云大进行这次培训是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