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

    戏剧委约创作非长久之计

    作者:苏扬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8日 12版)

        【见仁见智】  

        戏剧剧本荒已喊了很多年了,戏剧界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培养年轻编剧,但似乎并没有大的改观,扩大的戏剧市场和短缺的编剧之间,矛盾日益凸显,优秀剧本一直难觅。一出戏,往往舞台二度创作无可挑剔,但无奈本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给继续打磨提高造成一定的难度。不少剧团开始委约创作,于是,一些知名编剧或崭露头角的年轻编剧便成了抢手货,不同剧种、剧团均来委约创作。这种委约创作,有利有弊,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争议。

        应该说委约创作相对保证了剧本质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剧本荒,如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李莉、郑怀兴、陈涌泉、孟冰,年轻一些的颜全毅、余青峰、吕育忠,更年轻的罗周、温方伊等,近年来佳作不断。罗怀臻的话剧《兰陵王》,淮剧《武训先生》,京剧《大面》;李莉的越剧《双飞翼》,京剧《成败萧何》《金缕曲》《浴火黎明》《党的女儿》,沪剧《挑山女人》;郑怀兴的晋剧《傅山进京》《布衣于成龙》,琼剧《海瑞》,秦腔《关中晓月》;陈涌泉的豫剧《程婴救孤》《风雨故园》;孟冰的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京剧《西安事变》等,都堪称成功之作。

        但委约创作,也极易流于应付命题的写作样式。一是剧作家并不熟悉剧种和演员情况,也没有时间深入体验生活,只能过度依赖技巧,凭经验“驾轻就熟”,疏于对主题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对生命生活的深入探求。尤其是戏曲,不同剧种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剧团实力也不相同,不同的角儿也有不同的绝活儿。在对剧种特色、演员个性都未做细致了解的基础上编出来的剧本,即便可能在水平线之上,也极易同质化,缺乏个性,何况还有不少粗制滥造、应付交差的奉命之作。

        二是条条框框太多,限制了剧作家艺术想象力的发挥。委约写作,亦即命题作文,剧团或当地领导往往有自己的剧本要求,特别是真人真事题材的剧作,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说,一定程度的虚构还会引来当事人或亲属的意见,剧作家出力不讨好。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即使是真人真事题材,亦不应照搬生活,但这种艺术创作规律并不能得到尊重,因而舞台上真人真事题材剧作远不如其真实事迹感人,成功之作寥寥,相信各方都有其苦衷。

        三是资源相对集中,无法保证高质量。这也是最让人诟病的。虽然现在戏剧评奖少了,但争取艺术基金支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于是行业大腕与“金牌编剧”被各处“点将”,忙着完成各式命题。有的剧作家委约创作甚至排到了明年或后年,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应付。对主管领导和投资方来说,他们已经成了成功的“筹码”。而不出名的本土编剧和年轻编剧则无人问津,因为制作方不敢也不愿花时间去培育、打磨不成熟的有一定风险的作品。于是,在中国艺术节或其他艺术节、戏剧节上,大家就会看到,参演的作品基本上被一些知名编剧、导演包办了,每人都有好几部,让人啼笑皆非。

        记得当年采访著名编剧陈亚仙先生,他创作的京剧《曹操与杨修》堪称京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但这之后,他的作品却没有一部能超越《曹》剧,他解释说:“《曹》剧是我自己要写的,其他的都是别人要我写的。”也就是说,自己想写的东西,与别人要你写的命题作文,是不同的。自己想写的,可以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可以十年磨一剑地磨出精品,可谓呕心沥血之作。但委约命题作文却没有这样的自由,我们也见到有的剧作家写出了一部反响不俗的作品,随后很多委约便找上他,但他却再也写不出不俗之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剧本荒,有很多原因,委约创作虽解一时之急,但非长久之计。长久之计是培养年轻编剧,给年轻编剧一席之地,而且要消除急功近利之心,踏踏实实地尊重艺术规律,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让剧坛真正繁花似锦。

        (作者:苏扬,系中信出版社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