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网络上有不少“热词”,“呵呵”是其中之一。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呵呵,意为笑声的拟声词。网络用语,在否定对方的同时,表达强烈的嘲讽和不屑。”并总结出八种大同小异的用法,大都倾向于贬义。这个词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正式发表的论文也见到十数篇,研究角度也有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之分,还有一位研究生以“呵呵”为题写了一篇四万余字的毕业论文。
“呵”本字作“诃”,本义并非表示笑声的拟音词。《说文》:“诃,大言而怒也。从言,可声。”《广雅·释诂二》:“诃,怒也。”其本义为因发怒而大声地呵斥、责备,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责。如《韩非子·内储说下》:“王出而诃之。”“呵”是后起字,《玉篇》:“呵,责也。与诃同。”“呵呵”叠用而表笑声,先秦两汉文中不见。文言中表笑的常用词,有“哑(哑哑)”“唏(唏唏)”“咥”“噱”“哂”“嗤”“莞尔”“逌尔”“粲然”“冁然”等,有的摹音,有的拟貌。有人认为“呵呵”表笑声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而《晋书》为唐人所编,所以“呵呵”的用法始自“《晋书》的编撰者房玄龄、褚遂良等人”,此论不确。
其实,“呵呵”是一个外来词,是随着佛教进入中土的。佛教东传,佛经的汉译至南北朝时期达到兴盛,卷帙浩繁,对汉语书面语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除了“普通文章中所用‘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字,佛典殆一概不用”(梁启超语),使传统文言向白话转化外,大量佛教词汇通过音译、意译进入书面语,“呵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呵呵”或“阿呵呵”是梵文Ahaha的音译,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阿呵呵:(杂语)Ahaha,笑声。”也有的译者认为是专指佛的笑声。实际上不只是笑声,在不同的经文中含义也有所不同。比如在东晋佛陀耶舍、竺佛念所译《长阿含经》经中是地狱名,经中解释得名的由来:“云何名呵呵?其地狱中受罪众生,苦痛切身,皆称呵呵,故名呵呵。”《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中还有“哭泣惶怖作呵呵声”,是指因恐怖引起的哭声,与《长阿含经》所指相近。佛经中的“呵呵”连用有时只是一种语气词,并无实义,多见于偈颂、咒语中。
“呵呵”明确指笑声,最早出现在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所译《摩诃僧祇经》中:“若有可笑事者,不得出龈现齿,呵呵而笑,应制忍之。”其后,又见北魏天竺菩提流支译的《入楞伽经》中:
尔时,世尊智慧观察现在大众,非肉眼观,如师子王奋迅视眄呵呵大笑。……见佛坐于须弥相对楞伽山顶上呵呵大笑。……未曾如是呵呵大笑,复于自身出无量光默然而住。……如来何因何缘何事呵呵大笑。
此段经文中连续四次出现了“呵呵大笑”。此后,隋代开皇年间同为天竺僧人的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六十卷,再次出现:“时拘离多童子,见彼大众呵呵大笑,即作是念。”
有唐一代文学发达,但在文字浩瀚的《全唐诗》《全唐文》中,只有五例“呵呵”,都是受佛经影响出现的,其中三例与诗僧寒山有关。寒山诗中出了一次:“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另两例出自贞元年间台州刺史闾邱允写的《寒山子诗集序》中:“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允便礼拜,二人连声喝允,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徐步长廊,呵呵抚指。或走或立,喃喃独语。”另两例则见于韦庄的词中,《天仙子》:“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菩萨蛮》:“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寒山本身就是佛教僧人,与佛教的关系自不必说,韦庄在晚唐的乱局中也深受佛家影响,有浓厚的万事皆空思想。他在《遣兴》中说自己的身世是“如幻如泡世,多愁多病身”,揭示历朝豪华胜迹如梦如幻、一去不返的事实,感慨于“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可见,寒山与韦庄正是在佛经的影响下,才异乎寻常地运用了“呵呵”。
随着宋代禅宗著作的突然增多,“呵呵”这个在正统文言中十分罕见的词呈暴发之势。比如宋人编《古尊宿语录》所记晚唐五代至南宋初期禅宗语录,书中出现了六十余次“呵呵”。如卷四十六:
师云:“老僧失利。”学云:“恰是。”师乃呵呵大笑。……入佛殿,撞着释迦,磕倒弥勒,露柱拊掌呵呵大笑。……“有过者且恕十三,无罪者莫决八棒。”运使呵呵大笑,乃就师乞颂。……拄杖子拶过眉毛,鼻孔里呵呵大笑。……未审者一粒从什么处生?”沩山呵呵大笑,便归方丈。……被马大师一踏踏倒,起来拍手呵呵大笑,当下大悟。
与此书相类的《景德传灯录》《碧岩录》《天圣广灯录》《嘉泰普灯录》等禅宗著作中也都出现了大量以“呵呵”表笑声的用法,并深刻影响了中土的文人的书面语表达方式。如:
1.呵呵笑,笑酿成白酒,散尽黄金。(葛长庚《沁园春》)
2.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痕多。(《西厢记》)
3.趁浪逐波落落托托,大笑呵呵。(《鲁斋郎》)
除了“呵呵笑”“笑呵呵”“呵呵大笑”这种用法外,“呵呵”还可以单独使用,这就是欧苏常用的“书信体”用法。如欧阳修《与梅圣俞》中的二信:
其他事,谷正在此数日,备见所为,可知居此之况,不烦述也。“闭户”“饱齑”之句,怎生讳得。呵呵。相次奉和,见寄诗,别拜状次。春暖,千万保重。
某启:承宠惠二篇,钦诵感愧。思之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不来,须勾副末接续尔。呵呵。家人见诮,好时节将诗去人家厮搅,不知吾辈用以为乐尔。
欧阳修的这种用法又直接为其门徒苏轼所继承,如苏《与朱康叔十七首》中的二信:
示谕亲情事,专在下怀。然此中殊少士族,若有所得,当立上闻也。写字俟少闲,续纳上。墨竹如可尊意,当取次致左右,画者在此不远,必可求也。呵呵。
天觉出蓝之作,本以为公家宝,而公乃轻以与人,谨收藏以镇箧笥。然寻常不揆辄以乱道尘献,想公亦随手将与人耳。呵呵。
师生二人的这种用法,在形式上比较类似现在网络上的用法,但在意义上并无嘲讽、不屑、无聊甚至暗骂对方的意思,而是表现了书写者的愉快心情,同时也体现出与对方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
欧苏虽然用得多,其实这种用法亦非他们的发明,南唐中主李璟应该是开其先者。据《全唐文》载南唐徐铉《御制春雪诗序》,保大七年元日,李璟宴请徐铉等十几位大臣,宴中让大家各作春雪诗,共得二十一篇,准备编成一部诗集。第二天李璟给徐铉下了一诏,内容是:
宿来健否?酒醒诗毕,可有余力?何妨一为之序?以纪岁月。呵呵!
这个御批真是很特别!皇帝给大臣下旨,完全看不到森严的等级关系,倒好像两个亲密朋友相互问候。先是关心地问夜里睡得还好?酒醒后作完诗可有闲工夫,再为诗集写篇序吧?语气委婉,态度谦恭,完全没有命令的意思。尤其是最后用了一个极为口语化的“呵呵”,既表现了自己的好心情,又不乏调侃,营造了一个其乐也融融的气氛。李璟的这种用法显然也是来源于方兴未艾的禅宗语录,只是稍加变化,并对欧苏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作者:孟昭连,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