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亚欧联通:中欧合作新增长点

    作者:孙艳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4日 08版)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剧、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遭受严重冲击之际,中国和欧洲作为世界两大稳定力量、主要经济体和重要贸易伙伴,是彼此拆台还是携手应对,国际社会给予高度关注。今年以来,中国和欧洲国家领导人频繁互访,中欧领导人举行定期会晤,双方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密切沟通协调,都在共同对外发声、阐明一致立场,那就是中欧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致力于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捍卫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原则。中欧秉持共同立场,给国际社会吃了一颗“定心丸”。

        长期以来,欧盟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关系从对话伙伴、全面合作伙伴、全面战略伙伴再到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可以说越走越近、越走越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国和欧洲的共同利益。当前,面对世界经贸领域出现的新变量及中欧经贸往来中的新情况,急需中欧有识之士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寻找更大合作共赢之道。

        亚欧互联互通可谓中欧合作新的增长点,将为双方各自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和舞台。亚欧国家山水相连,开展互联互通具有天然条件。这里居住着40多亿人口,GDP总量超过世界一半,贸易总量接近世界70%,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关联度高,平均每年有6000名学生和学者往来于两地之间。实现亚欧互联互通,既为亚洲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打开机会之窗,也完全符合欧洲开拓亚洲新兴市场的发展战略。

        中国在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以亚欧大陆为主要合作区域,以亚欧互联互通建设为合作重点。一些西方国家曾怀疑“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但越来越多加入的国家都从中得到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已同33个亚洲国家和23个欧洲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很多欧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高级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各国应摈弃旧的地缘政治逻辑,树立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欧盟近年来对促进亚欧互联互通也日益重视,在加强欧洲内部互联互通建设的同时,开始把目光投向亚洲,并于前不久公布关于亚欧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建设的《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被称为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欧盟拟专门划拨600亿欧元预算,用于支持交通、能源、数字化和网络方面实现高效跨境连接。就外界对该战略是针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揣测,欧盟明确否认,强调促进亚欧联通首先要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包括推进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合作、欧盟与亚投行合作等。中欧携手推动亚欧联通正面临新的机遇。

        中国与欧盟关于中欧及亚欧互联互通的探讨与合作已有很好的基础。2015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时,曾就“一带一路”建设与欧洲发展规划、国际产能合作与欧洲投资计划(即3150亿欧元的“容克计划”)、“16+1合作”与中欧合作“三个对接”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在领导人会晤机制下建有“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已陆续取得早期收获。目前每周有6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欧之间,每月中欧班列运行多达150列。中方希望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能与共建“一带一路”有效对接,愿在亚欧合作的大框架下共同推进互联互通合作。中国支持在亚欧首脑会议机制中成立亚欧互联互通工作组,统筹协调推动有关规划落地。双方应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光纤等基础设施“硬联通”,打造亚欧大通道和联动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强制度、政策、规则和标准等“软联通”,激发资本、技术、服务和数据等要素活力,把亚洲和欧洲两大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

        在广阔的亚欧大市场上,中方愿与欧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开展三方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增进当地民生福祉。中方将坚持开放、透明、包容、共赢理念,按照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办事,所有项目都要公开招标、公平竞争,遵循欧盟相关法律和国际通行做法,同时主张经贸合作绝不介入当地国外交政策、绝不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地区整体繁荣。相信中欧在推动亚欧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进程中,将不断挖掘出新的合作亮点,为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增添持久动力。

        (作者:孙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