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穿越欧亚大陆的科技旅行:

    一个奥地利人的“一带一路”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焦授松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4日 08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影响力不断提升。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各国国家层面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也体现在民众日益增长的浓厚兴趣。

        10月12日,以“旅行&智慧技术”为主题的丝绸之路系列活动在奥地利驻华使馆举行。在这场由奥地利驻华使馆科技处主办的活动上,一位名叫菲利普·仁里的奥地利人向兴趣盎然的参会者讲述了他独具个人风格的“一带一路”故事——骑摩托车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发,横穿欧亚大陆15个国家,最后抵达中国。

        现年44岁的菲利普身兼多职:既担任奥地利一家旅游软硬件研发公司的CEO,也是奥地利物联网的发起人,还是一名职业旅游家。他在今年发起了名为“丝绸之路4.0”的活动,他自驾摩托车,4月29日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发,途径意大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等15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行程1.5万公里,历时4个多月,并最终于9月抵达中国。

        面对主持活动的奥地利驻华公使兼科技参赞张超,以及来自多个政府部门和科技企业的代表,菲利普说,他想通过这次活动来探究旅行者眼中的“一带一路”。菲利普认为,他此次漫漫旅行,意义不仅限于旅游,更在于商业和科技层面的交流。通过万里骑行,他不仅测试了自己公司研发的项目,还将项目带到了中国,并准备投放中国市场。因此,他将抵达的中国首站放在了于成都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

        在谈到旅行科技与他此次“一带一路”之旅的结合时,菲利普说,他此次旅行的装备可谓“武装到牙齿”:摩托车本身采用了最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自带定位和事故报警功能;佩戴的头盔自带3D摄像头,可以对坡度、距离等实时路况进行记录和分析;随身携带的智能手表可以监测海拔、温度、气压等环境数据,为旅行者规划最优路线;而借助谷歌翻译、缤客(booking)等手机应用程序,沿途的语言交流、饮食住宿、当地服务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菲利普表示,未来科技的核心是数字网络,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价值链的创造都离不开数据的交流,他本次旅行的目的就是以旅行这种方式展示欧洲和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及科技网络的建立,同时探索全新的旅游方式,带动中欧双方旅游业的发展。菲利普称,之所以将旅行的终点选在中国,是因为对于“一带一路”而言,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为旅行科技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

        早在2003年,菲利普就开始以骑摩托车的方式长途旅行。2010年,他骑游南美长达17个月。2017年,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骑行欧盟15国。菲利普向记者透露,下一步他计划邀请两名来自中国的旅游“发烧友”,骑摩托车从中国返回欧洲,而且是驾驶中国生产的摩托车,使用中国的旅行产品,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带到欧洲。其间,他们还将参观多个欧洲科技中心,并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共同探寻分享“一带一路”风景。

        菲利普还有一个更长远的计划,就是用两年左右时间拓展中国市场,并建立一个服务于中国消费者的旅游机构。他计划通过科技与旅游探险的结合,帮助更多去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获得更有趣、更丰富的旅行体验。他说:“其实,欧洲国家之间的旅行不仅仅可以通过火车完成,骑车、开车都是很棒的体验,但现在中国人在欧洲自驾游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我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可以让大家在欧洲旅行更方便、更好玩。”

        活动现场一位嘉宾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影响力不断提升。菲利普的“一带一路”故事表明,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各国国家层面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也体现在各国民众日益增加的浓厚兴趣。

        (本报北京10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焦授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