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中国道路的人学意蕴

    作者:侯衍社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7日 15版)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成功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又对新时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道路蕴含着人民是社会发展主体的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强调:“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不断被唤醒、被激发和充分发挥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到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从城市改革启动到全面改革的推行,从沿海重点开放到实行全面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开展的进程,就是人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不断发展的进程。在这个伟大进程中,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由封闭状态下计划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性,向开放状态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独立性过渡,由人的生存发展低层次性向人的生存发展高层次性过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伴随着群众能动性的提高,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发展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大大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中国道路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各项成果的享用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和一切形形色色剥削阶级思想的本质区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好广大人民的生存发展需要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就是紧紧围绕人民生存发展需要提出的。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质就是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制定政策的根本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民对自我发展、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需要逐步被激发出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新时代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主体力量和群众基础。

    中国道路蕴含着正确对待政党群众关系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党的领导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因而能够不断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正确处理政党和群众关系,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国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在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异常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代表广大群众利益,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道路蕴含着人的发展的总体性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相统一的思想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以人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社会形态高低的标识,提出了三种形态理论:“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趋势基础上,为人类指明了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人的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的生存发展需要这个根本任务,有步骤、分阶段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推动人民的生存发展层次不断发展演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可以期待,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人的发展层次将会达到一个新境界。

        (作者:侯衍社,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