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杨学新、王晶在《中国农村畜力的百年变迁——基于冀南西豆庄村的实证分析》(刊于《河北学刊》2018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中国农村畜力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一个“M”形的发展轨迹,即从民国时期的严重不足,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逐步缩减,再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短暂繁荣,直至近年来全面退场。畜力与人力的消长和共存、畜力与机械力的反复和更替说明,中国农村农业技术条件的进步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论点摘编】
杨学新、王晶在《中国农村畜力的百年变迁——基于冀南西豆庄村的实证分析》(刊于《河北学刊》2018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中国农村畜力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一个“M”形的发展轨迹,即从民国时期的严重不足,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逐步缩减,再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短暂繁荣,直至近年来全面退场。畜力与人力的消长和共存、畜力与机械力的反复和更替说明,中国农村农业技术条件的进步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