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卢乐山:幼教拓荒 教永春长

    作者:刘焱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0日 16版)

        资料图片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卢乐山(左)与雷海鹏在成都树基儿童学园。资料图片

        顾明远为卢乐山百岁华诞的题词。资料图片

        【大家】

        2017年11月9日,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重要奠基人卢乐山先生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当天我正出差在外,为即将拉开帷幕的2017年中国学前教育峰会做最后准备,思晋大哥(卢乐山先生之子)打来电话告知了这一噩耗,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仍忍不住悲从中来,热泪盈眶,无语凝噎。

        我在卢先生身边学习、工作、生活已经超过30年,当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慈爱的面容不断出现在眼前。从今往后,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恩师的教诲了。先生一辈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人谦逊,对人宽厚。即使在身后事的处理上,也体现其做人的一贯原则“不给人添麻烦”,尽己所能为社会作贡献。作为卢先生遗嘱的见证人,当我看到她的手书遗嘱时,非常震撼和感动。先生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大家照顾我,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死了就不能再麻烦大家,丧事一定要从简,遗体要为社会作点贡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卢先生一生为人和品格的最好写照。

    传承

        卢先生出身教育世家,祖父卢木斋(卢靖)、外祖父严范孙(严修)都是近代知名教育家。他们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主张改废科举,集中全部家产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卢木斋创办的木斋系列学校至今犹存,严修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闻名遐迩。190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所官办幼稚园。1905年,严修就在家里办起了中国历史上最早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构,即“严氏保姆讲习所”,并附设了蒙养园。

        1907年,时任直隶首任提学使的卢木斋也开办了“卢氏幼稚园”。卢先生的母亲、姑母、表姐都曾学习幼儿教育并从事幼儿工作,属于我国最早的一批学前教育工作者。

        “幼教梦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卢先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卢氏幼稚园和严氏幼稚园学习。在重视幼儿教育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她一生矢志幼儿教育事业,传承祖辈的“教育梦”,成为百年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亲历者和践行者。

        在经历了南开女中六年的学习生活之后,1934年,年仅17岁的卢先生考进燕京大学,并选择幼儿教育作为主修,由此正式进入幼儿教育领域。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养成了先生温婉宽厚的性格,也培养了她对儿童、教育和社会的使命感。

        大学期间,卢先生就把“学习不忘服务,治学不离实践”作为座右铭,把呵护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的成长作为自己的责任。燕大求学期间,她“就感觉燕京大学这墙里边和墙外边差距太大了,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教育的话,这些穷人家孩子是没有机会也上不起学的,甚至连他们的父母也不觉得有这个需要”。

        卢先生在成府街上为穷苦人家的孩子创办了一个短期的半日制幼稚园,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们的变化使她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乐趣,进一步坚定了学前教育的信念:“教育跟不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卢先生选择到幼儿园工作,回到天津木斋学校重新恢复幼稚园,全权负责教学工作。后因母亲生病,她离开木斋幼稚园,应邀在北平协和医院独立开设了一个小型幼稚园。

        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使卢先生对幼儿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她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带着从实践中来的问题与困惑,她于1940年再次报考燕京大学研究院。但只读了一年半,就发生了太平洋战争,日本人占领了燕京大学,学校停办。

        过了不久,燕京大学在四川成都复校。1944年,卢先生南下成都,在成都燕京大学继续完成被中断的学业,一边完成硕士论文,一边在树基儿童学园当老师。同时,她还在成都幼稚师范学校教课,指导三年级学生实习。她把实习生工作当中发生的情况和问题结合到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很受学生欢迎。1945年,卢先生获燕大硕士学位。1948年,她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进修。

    转变

        1950年,当得知自己怀有身孕的消息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进修的卢先生和丈夫雷海鹏先生毅然归国,“一定要把孩子生在国内,做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人”。一到北京,她便收到了北师大保育系的聘书,教授幼儿园语言教材教法、音乐教材教法和自然教材教法三门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北师大就开设了保育系和家政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保育系和教育系合并,成为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卢先生被任命为学前教育教研组主任,亲授专业基础课程“学前教育学”。为配合学生的见习与实习活动,她经常深入北京的幼儿园,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帮助提高幼儿园老师的业务水平。

        当时,教育部先后聘请两位苏联专家到北师大指导全国幼儿教育工作。卢先生领导北师大学前教育教研组以及全国各地到北师大来学习的教师,开始建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这对于之前一直学习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历程与思想转变过程。

        为了规范和指导全国幼儿园教育实践,教育部向北师大学前教育教研组下达编写《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的任务。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卢先生带领团队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学习、分组研讨和实地试验,1956年,完成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

        卢先生亲自撰写了五万字的“总编”部分。她提出,幼儿园应该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教育,制定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任务与要求,但对幼儿的教育不能靠抽象的概念灌输,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主要通过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等来进行。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次明确定义了新中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途径与手段、原则等基本内容,为新中国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使在今天看来,《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仍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此后,一次次的政治运动开始冲击校园,卢先生当时主讲的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似乎没有哪一年是能讲完的,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已成奢望。但每次提到“文革”,她更多回忆的还是那些苦中作乐的有趣事情,也许正是这种乐观精神,支持她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征程

        “文革”结束,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亟待“拨乱反正”,被中断了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恢复和发展。1978年,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恢复招生。此时,卢先生已经60岁。在学校的挽留下,她以饱满的热情和开放的胸怀投入教学和研究工作之中。

        卢先生密切关注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她发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兴起,蒙台梭利教育在美国“复活”,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

        对于卢先生来说,蒙台梭利教育并不陌生,她很早就接触过蒙台梭利教学法。但是1949年以后,蒙台梭利教育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而被“扫地出门”。在亲友的帮助下,她从美国购买和复印了一些介绍蒙氏教育的资料,了解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状,并指导研究生开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研究。

        1985年,年近70的卢先生,冒着风险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介绍蒙台梭利教育的书籍《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因为当时蒙台梭利教育还没有被“平反”)。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蒙台梭利教育的书籍,为以后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奠定了前期的学术准备。

        之后,卢先生又陆续发表了《蒙台梭利教育在美国复兴》《实事求是地对待蒙台梭利教育》等文章。1994年,蒙台梭利教育经台湾研究者的推动正式被引进,北师大成立研究小组,在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和北海幼儿园开设了实验班,卢先生被聘任为这一课题研究的顾问。

        如今,蒙氏教育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面对蒙氏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卢先生一直呼吁,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借鉴,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模仿。蒙台梭利教学法试图让幼儿通过操作成系列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玩教具进行重复学习,形成概念,然后进行创造。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起促进和辅助作用。但是,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机械使用这些材料,只是让幼儿简单操作、摆弄和模仿。教师如果不知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点拨,激发幼儿的创造,就可能走向反面。

        卢先生认为,应当用“积极的、发展的、时代的眼光去研究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法,博采众长,创造合乎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幼教理论新体系”。

        1982年,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新中国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卢先生成为新中国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一位研究生导师。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先生身边,成为她的硕士研究生。

        那时,卢先生正在研究两个课题,一个是蒙台梭利教育研究,另一个是儿童游戏,而这两个课题后来对我国新时期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影响深远。

        卢先生建议我做儿童游戏研究。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手段。但是,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研究游戏的意义。“游戏不就是玩吗?有什么好研究的?”国内关于儿童游戏研究的资料更是奇缺。

        卢先生便把自己从国外买回来的英文资料借给我看,指导我翻译英文文献。我发表的第一篇介绍国外关于儿童游戏研究的文章就是她亲自改定的。先生当时组织了一个游戏研究小组,成员包括学前教育教研室的老师、研究生和北京市的教科研人员。我们定期到幼儿园开展研究,讨论游戏研究中的问题。

        可以说,卢先生手把手地教我做研究,把我领进了学前教育研究的大门,奠定了我此后研究的坚实基础。1986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了生平第一篇研究论文《象征性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1987年,我出版了关于儿童游戏的第一本专著《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这一切都得益于先生对我的指导与鼓励。

        为了加快学前教育人才培养,1987年,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招收了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卢先生成为研究生课程班的总导师,进一步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积累经验。为此,学校让我留校协助卢先生工作。这届研究生班的许多学生如今都已成为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栋梁之材。

        “学前教育不是婆婆妈妈的事,而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现在的社会给了幼儿教育更高的要求,幼教工作者需要更高的热情,这里面可以大有作为。”卢先生在很多场合都再三强调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毕生身体力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1991年,卢先生组织北师大学前教育教研室的教师和研究生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学前教育原理》,并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奖。这本书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学科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教育史家徐梓这样评价:“卢先生一家,是百年中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缩影,卢先生一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见证。”在七十多年从教生涯中,她做过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大学的教师,也做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她主持编写新中国第一部《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引进西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挖掘整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思想,主编《学前教育原理》……这些成果构成了中国学前教育学术史上的一个个重要节点。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卢先生是我国百年幼教的重要传承者和亲历者,是新中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卢先生还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工作,担任了民盟、全国妇联、全国政协等组织的工作,但从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幼教工作者的专业本色,她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

        大智者谦和,大仁者宽容。这个与时俱进的百岁老人会用平板电脑发微信、收邮件、看新闻,在电脑上玩“蜘蛛纸牌”游戏也是她的爱好。先生用她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活到老,就要学到老,不学到老,就没有资格活到老”的终身学习典范。先生对人的宽厚、做人的谦逊、做事的淡定和治学的严谨,更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学习楷模。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永远是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心中的一座丰碑!

        刘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1982年师从卢乐山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多年;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作者:刘焱)

    学人小传

        卢乐山(1917—2017)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重要奠基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第一任主任、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首任导师、第六届民盟中央委员会常委兼妇女委员会主任、第六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新中国成立之初,卢乐山主持编撰了新中国第一部《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为新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石。改革开放之后,卢乐山专心于蒙台梭利教育研究、儿童游戏研究、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研究、家庭教育研究等,对深化和拓宽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卢乐山文集》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