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季的到来,2018年电影暑期档正式落下帷幕。今年暑期档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据国家电影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暑期档(6—8月)全国电影票房达173.9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观影总人次预计达到5亿,同比增长25%,场均人次达到三年来峰值。上映影片数量高达149部,同比增长10%。
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暑期档研究报告显示:“2018暑期档是近年来最好的一个暑期档,排片场次占比达历史新高,票房、人次、场次、影片数量均有所上升,市场仍在稳健增长。”今年的国产影片不仅类型更为丰富,在市场票房表现和内容制作实力上也均有不俗表现。不少院线经理表示:“今年暑期档票房虽然整体增幅不大,但三个月没有很明显的低谷期,每隔两周左右便会有几部不错的影片上映,类型多样的影片保证了市场的丰富性,这个暑期档始终保持着热度。”我们正欣喜地看到,无论是中国电影市场还是银幕前的观影受众,都正在走向成熟。
1、国产片集体发力 市场竞争力强劲
相比去年《战狼2》一枝独秀,今年的暑期档票房体量不仅小有提升,并且在类型上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票房过10亿元的电影达到5部。除此之外,在《巨齿鲨》《侏罗纪世界》《蚁人》《碟中谍》《精灵旅社》等国际IP强势回归的激烈竞争中,国产影片强势突围,展现出超越往年的市场竞争力。
《动物世界》上映两天票房逼近2亿元,给2018暑期档打下一个响亮的开头。随后,将东方奇幻与悬疑探案相糅合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有荒诞笑料又不失戏剧张力的《西虹市首富》、姜文“七年磨一剑”献上的诚意之作《邪不压正》、黄渤由演员迈向导演的转型作品《一出好戏》等一系列国产影片在给观众带去欢乐与思考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惊喜,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表现优于去年同期,由66.2%上升至75.3%。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增长得益于国产影片的集体性发力,与去年暑期档《战狼2》‘一枝独秀’的情况不同,今年的《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戏》等爆款影片均贡献了较高票房。另外,5亿元、10亿元以上票房影片数量的增加,说明中国电影的发展更加均衡,不单集中在一部影片、一个导演上,而是分散在众多导演及背后的公司上,也反映了中国电影正走向成熟。”
2、整体质量提升 口碑效应加强
除了票房表现出色,从观众评分来看,2018暑期档质量上乘、口碑较好。据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影片的猫眼评分平均为8.0分,高于去年同期的7.7分,9分以上的影片数量明显增多,且票房前30的影片猫眼平均分达到8.3分,票房前十的国产影片评分同比上涨0.3分。同时,口碑对票房影响速度更快,高分拉动首日票房趋势明显。猫眼研究院提供的另一项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上映且票房大于500万元的影片中,首日评分高于9分的作品,次日票房的平均涨幅为30%左右。
从数据可以发现,今年暑期档的观众更加理性,对内容、故事的判断力也有所提升,更愿意为好故事买单,口碑成为更加有力的“硬通货”。姜文《邪不压正》的用心呈现,体现了传统电影人的态度与诚意。然而,历时6年耗资7.5亿元打造的所谓“东方新魔幻大片”《阿修罗》,上映3天票房不足5000万元,宣布撤档停映。《阿修罗》摔得“一地鸡毛”归因于画虎不成反类犬,一味模仿西方特效大片,执着用高科技手段去粗浅包装中国文化内核,不仅没有释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错悟了“中国好莱坞大片”的创作真谛。此外,《欧洲攻略》《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爱情公寓》等电影,因电影质量堪忧,票房呈现断崖式下跌。
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饶曙光态度鲜明:“我们需要在‘银幕增长’‘人口红利’带动市场发展的饱和临界点到来前,以高质量作品激发观众的新需求。一言以蔽之,观众对国产片的信任度有多高,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猫眼数据显示,中国观影群体的消费偏好、结构层次和观影模式也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4岁以下的观众正在逐渐流失,35岁以上观众的比例在增加,院线电影在争夺年轻人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猫眼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鹏分析道:“观众对电影口碑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观众的注意力,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注意力也越来越稀缺,所以如何把握住新兴的主流观影群体,提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高质量影视作品,是国产电影遇到的新挑战。”
3、中国电影新力量崛起 新导演拥有更大成长空间
国产电影如何在目前取得的成就之上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电影人热切关注的问题。当前涌现出的许多中国电影新力量或许给了这个问题一个良好的解决出路。在今年暑期档票房前十的国产影片中,“新人”导演的作品多达6部,《一出好戏》《超时空同居》及《猛虫过江》均为导演的首部院线电影,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因为其寓言式的题材,在上映前并没有被众人看好,可在上映之后凭借口碑的持续发酵一举拿下13亿元票房,成功跻身暑期档三强之列。此外,《西虹市首富》《快把我哥带走》等青年导演的影片,也依靠过硬的内容质量,在竞争激烈的档期,闯出了匠心独具的“黑马”之路。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从校园或其他行业走上了电影执导之路,相比具有成熟经验和过人履历的“老”导演,这些初露锋芒的青年导演或许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是他们拥有更丰富的创作激情,更清澈的发现当今时代之美的双眼和更熟谙符合当下主流观影群体喜好的叙事语言。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面对愈加激烈的电影市场格局和电影创作中各方力量的博弈,凭借短片作品《延边少年》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的青年导演魏书说:“希望我们的电影教育能跟产业和市场更加接轨,希望不同类型的片子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和观众见面。”
面对日益挑剔和理性的观众,国产电影在这个夏天依然交出了让人倍感欣喜的答卷。希望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体系的日趋完备和电影创作环境的不断改善,国产电影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正如因执导处女作《超时空同居》而斩获8亿元票房的青年女导演苏伦所期冀的那样:“希望我们自己的国产电影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气质。”
(本报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