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5日 星期日

    拍摄80年代的中学生

    作者:任曙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5日 11版)

        北京一七一中学教室,1982年5月  任曙林

        北京七十五中学考场,1980年7月  任曙林

        “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蓉在诗歌《青春》里,用文字道尽了每个人对青春的恋念,而在摄影家的镜头中,青春则以另外一种更为动人的方式,得以让人细细怀想。

        日前,一本讲述20世纪80年代青春故事的图文书《不锈时光》付梓出版,书中凝聚了摄影家任曙林200余幅照片和近25万字回忆文章。在书中,作者袒露自己的青春与摄影之路:学生岁月、摄影启蒙、拍摄《80年代中学生》的前前后后、下海后的迷茫与顿悟、与父亲既简单又复杂的感情……其中那些勇气、情愫、愧疚与不舍,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曾经走过的青春。

    ——编者

        最初开始拍摄校园是在1979年的夏天,这天早上,单位同事突然告诉我:今天高考,你不是喜欢照相吗,还不去?我当时的反应是激灵一下子,抄起相机就溜出了单位。有一所中学是考场,就在附近,我赶到那里时,各色考生正在进入校门。但这毕竟仓促,等到隔年的6月份,我直接来到教育部招生委员会申请拍摄高考。他们询问我的具体做法,那时摄影还不普及,我更像在介绍摄影。最后,他们给了我一张月票大小的黄纸片,上面印着“监考员”三个字,填上了我的姓名,编号是12,红印章上面的字是: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这相当于一把“尚方宝剑”了,凭着它,我可以出入任何考场的任何教室。

        我喜欢穿布鞋,跑考场的这几天特意换上一双半新不旧的,消音嘛。裤腿稍挽,这样下蹲方便。我从小喜欢锻炼,身体灵活,在桌椅间腾挪回转,可以做到悄无声息。在学校拍中学生,这是基本功。相机是一台老徕卡,快门轻得几乎听不见。每每进教室,我把除相机外的所有东西都放在门口,轻装上阵。那时拍胶片的习惯是,有了感觉才拍,在考场上,我几乎是一景一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算考生有所感觉,我也已经像监考老师一样在巡视了。

        此后,我一直坚持拍摄中学生。有的教室人很多,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无所谓了,它照样有游戏规则。拍中学生我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摄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状态,需要不同的融入方式。这种方式体现在我身上,也是一种体态语言,包括持机的方式,行走站位,按快门时的身姿,甚至脸上的表情。时间长了,这些会变成下意识。

        在校园里,放学总是味道特别浓的时刻。春夏秋冬的阳光各具神秘色彩,随着清脆的铃声,学生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教室门、涌出教学楼,成片的自行车首尾相连,蔚为壮观。我喜欢这种时刻,经常拿着相机,在空荡荡的楼道里毫无目的地移动着,从四楼到一楼,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地走着,耳边总响起学生们的嘈杂声,像幻觉似的,愈发衬出此时的寂静。夏日的阳光可以射进北侧的教室,空空的桌椅染上难得的黄色;冬天的太阳很早就往树后落,楼道尽头的光影勾勒出木窗棂的线条,并在绿墙围上留下道道斜线。这时的教室,往往只剩下一张张桌椅,做过值日的教室整齐干净,有时还可以赶上淡淡的水迹在地上未干——扫地之前女生总要在地上潲些水,要是男生就会“乌烟瘴气”了。

        教室后墙一般会有一块黑板,那是学生们的用武之地——学习园地黑板报,有时也公布考试的名次。我拍过几次写黑板报的过程,学生们总爱把彩色粉笔凑齐,这样内容和装饰效果可以同样漂亮。每到这时,我喜欢拍下全景,运气好的话,有光影掠过,平添几分悠长。

        校方总是强调放学要早点回家,不是特殊情况不安排课后的活动。但总有不想早回家的学生,这时老师会叮嘱几句就先走了。他们不一定有具体的活动,也许站在一起聊聊天,也许坐在操场上默默地望着天空。有的女生愿意在教室做会儿作业,也有的在窗口张望,没有具体目标,也许在想些什么吧。有一种例外是逢年过节和放假前后的大扫除。这时,擦玻璃成了一道风景,两人一里一外,不时还用嘴哈上一口气。学生们胆子大,就算是二层也敢跨在窗户上,用干湿两块抹布和报纸把玻璃擦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校园里,我成了透明的影子,慢慢地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感觉很迷人,即使不拍什么,游走于学生中间也是一种享受。在彼此放松甚至视而不见的前提下,种种感觉出现了,各种发现出现了,特别是眼睛跟着心思走时,相机不再束缚手脚,只是把你的所感凝固下来。学生生活看似刻板,细微变化却令人意想不到。学校程序是固定的,学生们的状态可是跃跃欲试。他们在限制中寻找自己的空间,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见识、发现。这是他们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自由表现的天地,恰恰也成了摄影进入他们的通道。进入就是发现,两者是同步的,伴随着快门声,我把他们的庐山真面目一点一点地留在了底片上。

        (作者:任曙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