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聘‘集训制’民兵水上应急分队队员30名”“每周休息1天,工作由队部统筹安排”“集训满两年,经考核表现突出的队员由镇政府安排至相关岗位任职”,今年5月,一则招聘简章一出,便引得众多青年前往询问、报名——哪里的民兵队伍这么火?
来这里参观的现役部队官兵瞪大了眼睛:这里的“90后”民兵堪比正规军。训练场上,不仅要进行基础体能、警棍盾牌、冲锋舟操作等训练,还经常紧急集合,进行带预案背景的水上维稳处突、救生救火、油污打捞等演练;班排营房里,被子内务清一色直线加方块;装备器材室里,空中无人机、摩托车、10米升降机、手抬消防泵、手推式消防车等一应俱全;码头旁,数十艘冲锋舟、橡皮艇、巡逻艇整装待发。仅去年一年,就有10多批现役部队前来参观——哪里的民兵队伍这么强?
这支不寻常的队伍,就是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民兵水上应急分队。五月的朱家角古镇,游人如织。武装整齐的民兵乘着冲锋舟在河道上巡逻,守护古镇平安,这样日复一日的巡逻他们已坚持了近11年。
“朱家角古镇地处江南水乡,水网交错,汛期极易发生水灾。镇内主街道三里长,店面千余家,每年游客近百万,但街面狭长、河道蜿蜒、房屋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难以展开有效救援。”青浦区朱家角镇武装部部长陈纯好告诉记者,2007年5月,朱家角镇在青浦区人武部的指导下,结合古镇河道密布的实际情况,组建了上海首支民兵水上应急分队,主要担负古镇水上消防救援、应急维稳、抢险救灾、防台防汛和国防宣传教育等10余项任务。
早晨8点,还未走到古镇漕平路的尽头,远处就传来民兵训练的口号声。一步入营区,记者就被震撼了。“我们分队实行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从上海警备区某部转业、现任民兵水上应急分队队长的李林杰介绍,自2016年6月开始,民兵分队全面转型,全时备勤训练和执勤,和部队一样全年没有节假日,全力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新型民兵应急队伍。
军事技能训练、体能训练、水上救援训练、水上消防训练……翻开一周的工作计划表,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90后”民兵李聪告诉记者:“每天的训练很充实,学会了很多本领。比如,队里邀请青浦区水上救生协会开展水中救援培训,提升水中自救、互救与救人能力;邀请青浦区红十字会专业人员对所有队员进行急救训练,学习外伤的紧急止血、心肺复苏和包扎等技能,35名民兵人人都有红十字会颁发的证书。”
“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素质,才能履行职责,正确处置和应对突发情况。而规范的管理和组织建设,对民兵队伍‘进口’和‘出口’的严格把关和制度保障,也让这支队伍能够不断吸引优秀青年加入,在这里有作为、有发展。”上海市青浦区人武部政委刘辽军告诉记者,朱家角镇民兵水上应急分队按照现役部队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上海市首支民兵队伍里的常设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获得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26项。前不久,上海警备区党委为其记集体二等功。
“建在身边、抓在手上、用在关键”,这是一支新时代的民兵队伍,也是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者。步入古镇街头,说起民兵水上应急分队,居民、游客和商铺店主无不竖起大拇指。“古镇美周路发生火灾后,民兵水上分队第一时间携带消防救援器材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古镇康业路水都南岸发生燃气管道泄漏,民兵水上分队又携带防化救援器材立即赶到现场”“正在水上执勤巡逻的民兵分队巡逻至珠溪大桥处,发现1名女子落水,民兵翟坤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在另外4名民兵的协助下,成功将落水者救上岸”……
不仅仅是训练执勤,陈纯好告诉记者,民兵水上应急分队还充分发挥寓军于民、兵民一体的特有优势,服务古镇经济社会建设,参加爱老敬老、志愿服务等活动,先后承担多所学校的学生军训工作,向公众普及国防知识。分队还将朱家角镇的江南船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众多大型活动的舞台上,向更多人传播江南文化。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丁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