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南京理工大学是“兵器技术人才摇篮”。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在培养通用型工程师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企、政学、国际多元合作,构筑“工程精英”培养的“大平台”与“新特区”。
今年读大二的曾苇除了理工科专业课的学习之外,还要进行法学相关课程的复习,他所在的知识产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产权创新实践班,是南京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提高知识产权人才文理融合的培养之举。
据悉,“知识产权人才文理融合培养”依托于理工科、法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还增加金工实习、综合实验、知识产权务实等实践环节,以此实现理工专业与知识产权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方式等多方面的有效融合。在谈到学院未来的建设定位和总体目标时,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表示:“我们计划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教学研究机构,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石墨毡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但由于亲水性较差,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微生物膜的形成,所以我们通过化学改性提高电极的亲水性。”当提到自己申请的发明专利时,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2014级学生徐韫致自信满满。徐韫致告诉记者,他是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第一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自己能在科研上越走越远得益于“卓工计划”所提供的平台。
“学校致力于打响‘卓工计划’品牌,搭建以专业综合训练平台、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和军工试验实训平台为要素的‘三类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进行再吸收。”教务处处长梅景春告诉记者。
为提升学生的双创素养,南京理工大学还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孵化创业转化平台。自“卓工计划”实施以来,837名学生中已有273人获得33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总体获奖率高达32.6%。
2015年,南京理工大学积极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学院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在现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南京理工大学依托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学院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突出优势,引进法国先进工程师精英培养模式与优质企业实训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全科型工程技术人才。
据悉,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学生在大二结束以后,可有机会获得法国一流企业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学生可与企业员工一起进行工业设计研究课题,将脑海中的“金点子”变为现实。
此外,南京理工大学还与美国、英国、德国等9个国家的20多所国际名校开展了合作项目,构建起了贯穿培养、深造和实习、就业全过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