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

    青春筑梦“绿水青山”

    作者:王彬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3日 13版)

        北京林业大学提供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据水利部《2016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6%。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华民族谋生存、求发展的根本大计,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紧迫战略任务。

        为解决我国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一代又一代水保人不懈追求和践行着“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水保梦。关君蔚院士开创并发展了我国的水土保持学科和教育事业、朱显谟院士怀揣“黄河清”的梦想,提出的“28字方略”指导了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近半个世纪……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应该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名水保人,更应该肩负起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用奋斗的青春来铸就和传承“水保梦”。

        青年人究竟该如何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实现梦想?如何在奋斗中实现无悔的青春?

        怀揣梦想,不忘初心。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年人应当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正成长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阶段,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我们更易于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回报社会。同时,在上升阶段的青年人又面临着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激烈竞争和渴求成功的现实矛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好地诠释了年轻人在奋斗过程中的尴尬。在我看来,这恰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每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阻力、彷徨犹豫的时候,总会回想起18岁那年经历着沙尘暴时暗下的决心,“一辈子活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那年我毅然决然地将第一专业志愿改为了当时的艰苦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内心中朴素的“水保梦”悄然生长。

        甘于寂寞,坐冷板凳。这是我的导师郑粉莉教授在研究生入学时送给我的一句话。耐不住寂寞,缺乏专一的韧劲,很难成就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嘱托: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当今社会急于功成的浮躁学风逐渐显露,因职称晋升、效益追求、评价导向等实际情况,能够静下心来“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和严谨治学提升业务技能的年轻人少了。但人要自强,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学术情怀,不忘初心、创造条件、潜心治学、躬身实践,在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上下同欲者胜,实现梦想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奋斗的路上少不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青年人在奋斗拼搏的过程中要懂得信任、包容、谦让和责任,才能拧成一股“青年力量”。入职以来,北京林业大学的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团队项目、教学团队建设等举措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依托重庆缙云山生态站,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优势教学科研团队,近期三峡库区的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受到广泛肯定。同时,作为世界水土保持学会青年委员会主席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工委副主任,我更清楚青年学者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实现“水保梦”就必须注入团结创新的青年力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实现不悔“绿水青山梦”,奋斗青春,共勉之。

        (作者:王彬,系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