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领域,有诸多以“陷阱”为名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梅佐乔诺陷阱”“去工业化陷阱”“比较优势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及“金德尔伯格陷阱”;若算上发展经济学的“贫困陷阱”——一国成长变强必须跨越的“陷阱”何其之多!
名目繁多的“陷阱”,乃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坎儿”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沟儿”。面对发展亟须解决的棘手问题,一些国家化险为夷,但也有国家内外交困。亚洲、中东、拉美的部分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冷战时代,美苏因战略摊牌而陷入“修昔底德陷阱”;20世纪30年代,全球政治局势动荡,爆发经济危机,缘于美国凭借两洋屏障,自我孤立,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不力,为“金德尔伯格陷阱”所困。
大国不易——由大变强之路遍布险滩暗礁。古人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当今中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为避免重蹈覆辙,更为了不走邪路,应以史为鉴,汲取他国发展教训;以史咨政,借鉴他国成功经验。
这些“陷阱”好比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雪山草地,险隘激流。实现新目标,需要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并将之细化为破解“陷阱”的战术与对策;新长征路上的每段行程、每次突围、每场战斗都是战略全局的重要一环——以战役获胜保障战争胜利,以战争胜局赢得战略主动。为此,跨越“陷阱”,必须跨得准、跨得出去、跨得漂亮。
王灵桂与张中元所著《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以下简称《跨越》)就如何破解七大“陷阱”,总结了拉美、东亚、中东、加勒比地区部分国家的失败教训。作者把脉问诊,找出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开出处方。俗话说,“好学近乎智”。书中提出的不少对策建议,有的操作性颇强,重强筋健骨;有的循中医药理,讲究舒筋活血——中国智慧+他山之石,应能帮助解决一些国家的通病甚或世界性问题。
《跨越》针对“中等收入陷阱”,提议加大研发、创新及教育投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就破解“梅佐乔诺陷阱”,建言促进新老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国家与区域产业战略结合、加大落后地区人力资本投入;就避免“去工业化陷阱”,提出积极主动选择结构性去工业化模式,保持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打造品牌效应。
《跨越》就应对执政权力公信力受损害,巩固执政基础与地位提出建议:通过多元协同治理,重塑政府公信力和健康的权力观;构建政府公信力“话语权”,主动融入“公共话语流”,强化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监管、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形成政府与公众或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跨越》指出,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从资金到制度再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和负责任的大国。为此,建议中国积极参与现有国际治理机制调整,实现从参与者到管理者、倡导者和引领者的转变;力推关于国际公共产品的“中国观”的对外传播,推动中美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合作;注重诠释中国外交理念,以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化”。
跨越“七大陷阱”乃“世界之问”,亦是中国面临的“大考”。当然,中国肯定不会掉入这个或那个“陷阱”。《跨越》旨在提醒“路当坦时须防倾”,以底线思维掂量发展风险,高线追求战略目标;呼吁做好付出更艰巨努力的准备,具有针对性、启示性,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作者:陆忠伟,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