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荟】
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国家必将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
健康,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增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从“人口红利”开始向“健康红利”转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也提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强健的国民,将带来强健的国家。
健康优先 融入万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号角,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人民群众的健康期待伴随着美好生活需要与日俱增,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标志。而且,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民健康关系着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如果对健康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有效应对,就可能阻碍未来发展进程。”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阚全程代表说,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靠“人口红利”,现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更多依靠“健康红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把它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胞工程中心主任、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良志委员说。
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健康入万策成为今后工作前行的标尺。
“医疗卫生部门承担着解决健康和疾病治疗问题的主要责任,但实现全民健康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比如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需要环保部门制定并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不安全饮食引发的健康问题,需要农业和食品安全等部门协同治理;社会转型加速带来的心理问题和慢性病威胁,则需要更多部门来解决。”河南郑州市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代表建议,加快制定和实施国民健康法或者国民健康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对于维护和促进公民健康的责任。
阚全程代表也认为,“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必须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并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体系,推进健康规划的落地实施。此外,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预防为主 全程保障
除了全方位,还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面对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重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周崇臣代表认为,健康服务需要通过基层、社区、疾控、医院、护理等机构的联合协作,从以前单纯关注治病转为关注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委员说,医养结合需要更多政策“黏合剂”。
阚全程代表建议,开展全民健康促进活动,并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健康促进与签约服务有机结合,推进疾病防、治、管融合,筑牢全民健康服务网底。此外,综合整治城乡卫生环境,比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广大农村居民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健全疾病监测网络,加强疾病监测预警,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等。
谢良志委员说,预防疾病须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盐、酒的摄入量,严格控烟,大力宣传和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同时,大幅提升适龄人群疫苗接种比例,并加大新型疫苗的研发力度,加强疫苗正面宣传。
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理念的改变,非常重要。“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不高,全社会应不断强化健康教育。”周崇臣代表说。
公平公正 全民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目标,任何一个人群的健康都不容忽视。无论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者,还是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抑或农村或中西部等医疗发展落后地区,让所有人公平公正地享有健康是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我国实施全民医保,目前参保覆盖率在95%以上。未来还将持续提高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参保覆盖率有望达到100%。医保更多的是兜底保障,得了重大疾病还有大病保险。目前,大病保险已覆盖全国10亿多人口,重大疾病患者报销比例也在不断提升,极大减轻了低收入困难家庭和患重大疾病家庭的负担。
不过,在谢良志委员看来,还有改善的空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医保体系还不够完善,重大疾病患者的自付费用仍然较高,往往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他建议,继续提高大病保险的覆盖率,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上限和比例,大幅降低重大疾病患者的自付费用。此外,还可以发挥商业医保的作用,建立国家医保和商业医保的多元化医保体系。
张澍委员认为,保障国民健康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医保。“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用人单位和员工共同购买商业医保,也可在部分高风险职业强制用人单位购买商业医保。同时,医院要积极和商业医保公司合作,数据共享,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保险。”
除了医保,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水平不足等问题,是实现全民健康必须要解决的。“要让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张澍委员建议,鼓励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专科联盟,以专科技术专业人员培训的形式,给基层医疗机构带去先进的技术。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院继续教育费用的投入,鼓励基层医生进修学习、提高医术。
“还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阚全程代表建议,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加大妇幼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实施残疾人群康复工程,给予更多关心关爱;做好健康扶贫工作,推动救助救治政策精准到人、精确到病、精细到方,做到一地一策、一人一方,决不能让群众的“病根”成为“穷根”。
(本报记者 陈海波 王胜昔 俞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