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评介】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先生的十卷本《瞿林东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于近日与读者见面了。《文集》共十卷,四百余万字,分别从中国史学的理论、历史、功用等方面,展示了作者40年来从事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40年来,瞿林东教授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认识,为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学界公认的学术贡献。因而,《文集》既是当代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学科发展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学术研究,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运动和学术思想演进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革故鼎新、浴火重生的必由之途。《文集》明确指出,“2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唯物史观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史学的面貌,加快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步伐,大大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进程。然而近年来,在唯物史观应否、能否指导史学研究等基本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怀疑、动摇的声音。瞿林东始终坚持把唯物史观作为观察问题的科学钥匙,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家的理论定力与学术担当。《文集》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分析史学现象,总结史学规律,展望史学前景。作者认为,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史学遗产加以总结和阐述,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史学工作者应当有这样的自觉意识与历史担当。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领域出现的一些曲折、失误,《文集》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批判,但同时也明确提出,唯物史观并未过时,“不会因为过去和现在存在着种种内容、性质不同的社会思潮和历史观念而黯然失色”。21世纪中国史学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任务,就是坚持和丰富唯物史观,在它的指导下再创辉煌。可以说,贯穿整部《文集》的认识基础与理论底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解、运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这一根本目标的不懈追求。
系统挖掘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与中国史学研究的其他领域相比,中国史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许多基本问题如研究对象、范围、阶段等都尚待深入探讨。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文集》在以下两个方面,突出反映了这种进展的水平与意义。一是系统梳理了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学是否有系统理论,一段时间以来是个有学术分歧的问题。科学回答这个问题,是史学理论研究者的职责,也是这个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瞿林东教授从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把中国史学理论作为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和学术领域提出来,从而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史学理论遗产开辟了路径。《文集》第一、二卷,系统梳理了中国丰厚的史学遗产中所蕴含的理论成就。二是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史学批评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文集》所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对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理论概念、范畴作了全面挖掘,并以此为核心,阐述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概貌、趋势及发展阶段,奠定了这个领域的基本研究框架与基本范式,开拓了史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
深入推进中国史学史研究。史学史研究是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文集》的主体内容。瞿林东教授继承了老一辈史家着重史著、史家研究的特点,同时又秉持中国史学的“通史家风”,弘扬“通识”理念,从而使得中国史学史研究向着科学化、理论化的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从纵的方面看,《文集》对中国史学史的架构、阐述,在形式上是古今贯通、前后衔接的,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同时,《文集》在撰述内容上,也在专精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础上,具有突出的“通识”意识,力求揭示规律、提供启示。以上下贯通、前后勾连的方式展现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进的特点、规律,以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理论概括来展望历史方向、提供人生思考等,都更好地展现了中国史学的演进脉络、内在规律。对“通识”的自觉追求,使《文集》提出了许多重要学术话题,丰富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横的方面看,作者的史学史研究,还格外关注从社会历史与史学思想的互动角度,来叙述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书目解读和叙事史的格局,展现了中国史学中所固有的思辨、理性特征,反映了当代史学史研究的水平与思考的深度。学以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弘扬这个传统,更好地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是瞿林东教授治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的史学史研究的鲜明特点。围绕着对“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问题的回答,《文集》阐明了史学在指导现实实践活动、提振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端正马克思主义学风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搭建起了连接历史与时代、理论与现实的桥梁,为史学研究更好地呼应时代需求,更深入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指明了发展方向。
构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史学话语。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彰显中国学术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史学研究领域,这个任务的基本要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国历史、中国史学,把它“化”到研究中去,同时,又要用中国特色的概念、话语来阐明中国历史、中国史学的客观规律与发展历程,进而丰富发展唯物史观。《文集》在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它对唯物史观的运用、阐释,对中国史学自身规律、特点的总结、发掘,从来都是“以我为主”,而非教条、生硬的。中国史学中特有的理论概念,如“理”“势”“天”“人”等,都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学理论研究,无疑是科学的,又是“中国”的。此外,《文集》还把哲学说理与史学叙事,融会贯通为准确、精练、平实、易懂的文字,通晓明白、深入浅出,同样表现了突出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文集》很好地将思想性与通俗性、专业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大大拓展了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受众范围,从而受到更广泛人群的喜爱。
(作者:李珍,系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