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吉首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体系

    作者:戴林富 李洪雄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3日 10版)
    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立人教育”之文明养成活动启动仪式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不少高校积极开展了高等教育改革,力图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取向有机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实践体系之中,吉首大学就是致力于这一改革的积极探索者。

     

    一、以理念创新统领人才培养改革

     

        作为一所办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吉首大学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初,就开始对学校办学理念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在审视自身历史使命、价值功能,与其他院校比较后,得出了吉首大学应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为湘西老百姓作出更多贡献的认识和结论。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当前高等教育职能不断拓展,吉首大学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学校以通识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提出了“立人教育”通识教育理念。在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与总结之后,于2012年将“立人教育”从通识教育层面拓展到涵盖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作为吉首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立人教育”的内涵就是“立德、立志、立业,树人、达人、惠人”。其基本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心智一体、知行合一,能为地方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自觉奉献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将“立人教育”理念与“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和“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办学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学校确立了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务实作风和国际视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实现了本科人才培养普适性与个性化的统一,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和品牌化。

     

    二、以科学的育人体系及实践丰富人才培养内涵

     

        “立人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理念,如何落地落实,还需要构建一个满足预期的实践体系,使其落实到每一个育人环节中。为此,吉首大学经过充分论证,围绕“立人教育”构建了“课程引导、环节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的育人体系。

        所谓“课程引导”,就是重视和加强课程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价值功能,围绕课程建设,吉首大学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其中,“一体”为专业课程建设,“两翼”为通识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吉首大学着眼于人的成长的社会性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拓展,将通识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课程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打通专业壁垒,实现各专业知识与人文的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理工类通识课程学分,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人文社科类的通识课程学分。对于通识课程教学,学校要求在讲授必要的知识前提下,重点讲授知识“背后的故事”,即人类的探索精神、人文情怀等,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样,创新创业课程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中,吉首大学在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出台激励政策,建立创新创业动力机制;实施“以赛促学”,激活创新创业激情;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所谓“环境熏陶”,就是强调环境育人。一般来说,各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大多以“生态校园”“山水校园”“文化校园”为依托,在这方面,吉首大学也不例外。吉首大学还特别突出“文化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文化立校”的发展战略。在“文化校园”建设中,一是建立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群落,如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武陵山区生命科学馆等,把地域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校园之中;二是将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种无形的精神文化外化为视角文化,如把早期建校时师生使用的石磙、板车建成校园的人文景观,将学校校训、精神外化为校园路牌、路标,将“立人教育”育人理念外化为学校建筑命名和标识等,激励师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所谓“实践历练”,就是强调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学校主要为学生搭建四大实践平台,一是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学校通过创新专业实践形式,开放各类实验室、学科研究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商学院通过实施“仿真模拟实习集训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二是搭建情感教育实践平台。学校通过开展孝道(到养老院当社工)、仁爱(关爱留守儿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上述活动已成为学生情感教育实践的常规载体。三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学校每年开展“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等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组织万余名师生深入武陵山片区开展主题为“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涉及政策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汇演、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四是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组织开展创业竞赛、课外科技作品创新竞赛、营销实战大赛、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沙盘模拟大赛、广告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实践历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学校涌现了一批将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奉献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树立了吉首大学学生的良好群体形象。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获团中央和团省委表彰,7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所谓“自我塑造”,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和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强化素质养成教育;通过打造“问道”“立人读书沙龙”“中国梦之声”“风雨湖大讲堂”“与信仰对话”“湖畔吟诗”“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以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印证“立人教育”的价值

     

        吉首大学“立人教育”经过近8年的实践探索,无论是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还是作为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理念与实践,都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

        吉首大学“立人教育”先后被湖南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列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项目。

        在通识教育经验及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将“立人教育”拓展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育人理念,2016年,《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综合改革探索——“立人教育”的体系构建及实践》获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近3年来,吉首大学学生共有7171人次获得各类执业资格及专业资格证书,获得国家奖学金101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800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3000余人次获奖,其中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270余项;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34人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8项。毕业生选择基层、走进军旅、建设西部,近3年有67名学生入伍,有46名毕业生自愿援疆援藏。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示范校。

        (戴林富 李洪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