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青海囊谦师生走进北京史家小学

    一颗种子落在心里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8日 13版)
    青海囊谦学生与史家小学师生一同上课。本报记者 周官正摄/光明图片
    青海囊谦学生参观史家小学科技馆。本报记者 周官正摄/光明图片

        第一次和史家小学的学生同上英文课,不知不觉中认识了“May”;第一次把汉族小朋友的中文名字写成藏文送给他,看到小朋友如此开心;第一次看到模拟的星空图,似乎可以触摸到遥远的星星;第一次敲打那些说不出名字的乐器,仿佛是在和好朋友打招呼;第一次在有大镜子的舞蹈教室起舞,是有些与众不同;第一次在跳舞毯上伴着电脑屏幕提示飞奔,摔了跟头还乐不可支;第一次听老师讲曲水流觞,想象古人的日常是什么模样……

     

        27日一早,受光明日报社之邀来京学习的16名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中小学生代表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北京史家小学,体验北京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我们的学校,抬眼就是山,没有这里这么多高楼大厦。”一路前行,走过演播厅、书法教室、各种科学教室、运动场馆、青苹果中心。听着老师的讲解,比较着不同,感受着差异,时时、处处,那么好奇、新鲜。

     

        在书墨瀚香中,感受笔画的变幻。在黑暗的屋子里,体验对光明的渴望。在好玩的实验室,亲手分离一块香皂,还留有芳香。在书院,静听不同书法大家的名篇故事。

     

        “如果我们到了青海,也会和你们的感觉一样,看不够,听不够。”史家小学教师张聪告诉小朋友们。

     

        和蔼可亲的南春山副校长有种魔力,一下子就把囊谦小朋友聚拢在一起。在“和谐育人”书法作品下,是56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布娃娃。他问大家:找到藏族小朋友了吗?一字排开,囊谦小朋友寻找自己熟悉的装扮。“找到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嗨!”走廊里,史家小朋友向这群戴着小黄帽的囊谦小朋友问好。相视而望,陌生的眼神中,却有种亲切。

     

        不再拘谨,他们放松起来。听到有管乐教室、舞蹈教室,囊谦小朋友兴趣大增,驻足在自己感兴趣的乐器面前,或敲或拍或滑,没有指挥,却神奇般组合成一曲心灵之歌。大家站在一旁静静欣赏着,不去打扰。

     

        美好的事物在他们心中悄悄种下。

     

        在史家书院,他们或站,或坐,听着老师讲述。窗外,有水,有游动的小鱼。“我心里一直在想象,后面情节会是怎样?”张聪老师的一堂《镜花缘》导读课让丁增龙珠心生无限遐想,老师提到的《山海经》又是怎样的一本书?

     

        一天的行程匆匆而过。“我们唱首歌吧。”不知谁提议,歌声在校园里回荡,这不就是最好的言语?听不懂歌词,听得懂情意。

     

        “谢谢老师!”孩子们向老师献上洁白的哈达,“扎西德勒!”

     

        (本报北京9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