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星期三

    《天山人家》:讴歌扎根边疆的兵团精神

    作者:王晓青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12版)

        豫剧《天山人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继《大漠胡杨》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该剧讲述的是兵团第三代人回归新疆,建设新疆的感人故事,极富时代感,也极具感染力,让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喝彩:“《天山人家》,亚克西!”

     

        如果说《大漠胡杨》有着第一代兵团战士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时代烙印,兵团战士们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凭着一腔热血和牺牲奉献精神打动观众,那么如今兵团的第三代,就有着更多的个人想法和人生抉择。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像前辈那样固守在边疆,而是纷纷走出大西北。正因如此,剧中的兵团第三代姜北雪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内地优越的工作机会,带着科研项目回到了养育他的兵团,就更有其特殊意义。剧作者并没有拔高这个人物,而是通过他的一系列遭遇来展现三代兵团人的奋斗精神。姜北雪的返回让一心向往内地生活的女友南飞燕大失所望,而后决定随同学兰天鹏去了内地。在忙碌的工作中,姜北雪检查出患有尿毒症,是从河南来新疆的拾棉花姑娘花香兰为他捐肾让他重获新生。花香兰的大爱感动了姜北雪全家,姜家希望她成为姜北雪的终身伴侣。正当姜家为姜北雪操办婚事时,姜北雪的前女友南飞燕不幸致残,拄着双拐回到了姜家,面对昔日的恋人和救命恩人,他该怎么办?一场难理难断的情感纠葛让人柔肠百转。全剧通过“情变”“情诉”“情遇”“情殇”“情思”五场,表现了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祖辈、父辈的关心和感召下,兵团年轻人面对情感和事业做出艰难抉择的过程,展示出了兵团人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讴歌了军垦后代传承与坚守的兵团精神,致力于边疆建设的优秀品德。

     

        就剧情而言,这是一部正剧,但难得的是,这部戏很有情趣,喜剧人物的设置富有乡土气息,如剧中承租兵团土地的“地主”蔡宝,因相貌不佳恋爱屡次受挫,而其名字用河南方言说出来,就成了“蔡包子”,因此遭到姑娘母亲的嫌弃,他一气之下宣布自己改名为“肉包子”,又让人忍俊不禁。后来,邻居大嫂给他介绍一个比他大八岁的女人,他又发扬“风格”,要让给与自己同样是光棍的老父,更是让人捧腹大笑。剧中姜北雪的同学柳春江进疆当志愿者,而到车站迎接他的是姜北雪的妹妹姜春柳,二人名字正好反过来了,这样的巧合让二人顿生“有缘”之感,观众亦然。这些喜剧情节的设置很有草根性,与豫剧的亲民性相契合,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对照当下大部分戏剧过于板正,沉重演绎严肃主题的现状,这部戏中对喜剧场次的安排,活跃了气氛。只是应该让蔡宝与摘棉工花香兰在摘棉花的过程中有戏、有交流,这会让他们的关系有情感基础,不至于最终突然喜结连理让人感到突兀。

     

        让人惊喜的是演员阵容特别整齐,扮演奶奶的徐爱华唱功好、非常有实力,音乐中不露痕迹地融入了新疆音乐元素,很有特色,让人听得特别过瘾。而且全剧的唱腔是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设计的,高副政委的高腔、男主角姜北雪的几个唱段很流畅,有柔有刚,张弛有度。

     

        《天山人家》曾获第十四届“文华奖”剧目奖,并被文化部选定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但艺无止境,尤其是该剧的结尾部分,离开姜北雪后致残的南飞燕,在姜北雪大婚之日拄着双拐来到姜家,要姜北雪收留她,让人觉得不可理解。虽然她并非大恶之人,但在姜北雪最需要她时却决绝地离开,而今又有何脸面回来?而原定与姜北雪结婚的花香兰见此情景又马上决定接受蔡宝的追求,让人觉得过于随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1956年组团于河南洛阳,1959年集体支边来到天山脚下,投入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历史潮流,唱响天山南北兵团垦区。近年来好戏迭出,让人也为该团喊一声“亚克西”。

     

        (作者:王晓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