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星期三

    《二十二》:纪录电影院线之路的新拐点

    作者:郑伟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12版)

        【见仁见智】

     

        8月见证了中国电影奇迹的诞生:《战狼2》票房一路走高,短短二十余天突破50亿元,雄踞中国电影票房榜首;奇迹不只属于故事片,纪录电影《二十二》的上映点燃了市场的另一种热情——这部拍摄依靠友情赞助、点映来自观众众筹的作品,以超高的口碑和市场号召力绘出了一条漂亮的票房逆袭曲线。在近日公示的第十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中,该片入选特别奖。相对于动辄票房过亿的商业电影,《二十二》突破亿元大关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探究。它如何从小众作品变成影市爆款?它的成功能否给一度无解的纪录电影商业院线之路带来转机?

     

        每部电影的成功都不可复制,《二十二》亦是如此。这部纪录电影几乎具备与此前每部市场遇冷的纪录片或文艺片相同的属性:小成本,无明星大腕参演,排片率低,即便首映当天也仅有1.5%,而它却凭借这样的条件创造了当日32.1%的上座率。形势立刻逆转,上映第一周即冲破1亿元票房,观影人数超300万人次,且影响力持续扩大。它何以成为“票房黑马”?首先,影片选在8月14日,即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也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纪念日前一天的时间节点首映,恰好契合文化氛围,成为主流媒体宣传之外,以独立记录方式出现的必要补充,为人们提供了来自民间且颇具质感的影像记忆。其次,热映的《战狼2》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预热院线环境、铺垫市场气氛的作用——“战狼”所引发的家国话题,在《二十二》中得到了另一种延续。《战狼2》所塑造的英雄冷锋代表强者,而《二十二》中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老人作为弱者形象出现,一强一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融合了族群与个体的观影情感。而《二十二》市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则来自创作者电影文本的真诚“凝视”。面对这样一个经历特殊的群体,面对年事已高的主人公相继离去的现实……导演郭柯没有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沉浸于对往事的追溯,而是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记录,画面中呈现的轻松平静,与那段难以言说的沉重悲痛形成内在的艺术张力。而来自研究者、外籍志愿者、亲属等外部视角,表现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与摄制组长达数年的拍摄一样,充满诚意的陪伴让这些从历史苦难中走来的亲历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不再孤独,也用人性的温暖光辉驱散观众心中的阴霾。社会各界也以最大的热情回应着这部诚意之作:在为宣发和点映进行的两次众筹中,数万人积极参与,奠定了观影基础;演员张歆艺的慷慨资助,冯小刚等一众明星微博的热情呼吁;主流媒体的认可鼓励,新媒体的持续关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的口碑相传,以及院线的配合支持……不同层面的联动响应,构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温暖上映。

     

        纪录电影的院线之困,是业界长期以来的棘手难题。从《归途列车》的悄然登场,到《乡村里的中国》的地区点映,再到《我的诗篇》的城市点映,《生门》的院线冲刺,这些饱含纪录精神的优秀作品曾对发行放映进行过不同的探索与尝试,但收效不大,所获票房甚至不及商业大片的零头。而《二十二》的电影院线之旅如同一次果敢的拓荒,充分印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容量——不仅商业电影不缺观众,文艺电影乃至纪录电影的市场空间与观众潜力也不容小觑。随着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的提高,观众希望在电影中看到的不仅是明星面孔、华丽服饰和奇观场景,还有能激发隽永思考、获得精神营养的人文故事。

     

        不只是《二十二》,纪录电影市场境遇回暖的现象从去年《我们诞生在中国》上映时已初见端倪。这部中外合拍、具有成熟电影工业特征的自然题材作品,因生动精美的画面、深入浅出的讲述,以及对大自然的细腻捕捉和高难度呈现,受到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及家长的喜爱,并凭借6500万元票房打破了当时中国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与《二十二》前后上映的纪录电影《重返·狼群》和《地球:神奇的一天》,也在今年商业片云集的暑期档成功突围,均获得了数千万元的票房佳绩。这些纪录电影院线实践的成功案例,极大地提振了纪录电影人的信心。

     

        当然,对于沉寂已久的中国纪录电影来说,仅凭零星几部作品的票房逆袭,还不足以占据市场,形成整体合力。近年来,中国纪录电影制作水平明显提高,精品力作不时涌现,但相对于年产量六七百部的电影市场而言,依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仔细分析几部卖座作品的成功原因,不难发现,除了靠口碑和话题发酵,纪录电影尚未找到其他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行业还缺乏更为精准专业的宣传发行能力。纪录电影产业的真正崛起,需要一批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同步或持续出现,才能在市场中砥砺前行。所幸的是,以《二十二》为代表的国产纪录电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转机,也是一次契机。

     

        (作者:郑伟,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