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浸润在唐诗宋词里的南京,书香文脉是这座城市的底蕴。千百年来,阅读早已融入南京人的生活,融入城市的血脉。
为传承书香文脉,南京图书馆自2014年成立“南京图书馆理事会”以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全民便捷阅读、引导趣味阅读、弘扬传统文化,让书香弥漫金陵城。
创新服务 夯实便捷阅读地基
“这里有为我们特殊人群专设的借阅室,方便又人性化,我每周都来这看报纸。”在南京图书馆“视障人书刊借阅室”,自幼弱视的徐一凡正在阅览被投影放大的报纸,他告诉记者,在这里盲人也能网上冲浪,只要手指在点显器上点一下,网页上所选的信息都会被转化成有声读物。
“最大限度服务读者,最大效益传播文化,一直是南京图书馆秉承的重大使命。”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耿忠介绍,南京图书馆先后建设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电子借阅广场、盲人数字图书馆等特色场馆,吸引更多读者走进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
截至今年5月底,南京图书馆2017年到馆总人次逾120万,日均读者流量近8000人。“本着便民、为民的初心,南京图书馆将沿着‘全民便捷阅读’的目标不断改进、创新。”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说。
寓教于乐 打造趣味阅读环境
走进南京图书馆少儿馆,舒适可爱的沙发座椅,童趣盎然的涂鸦便映入眼帘。“建少儿馆的构想源于寓教于乐的理念。”该馆负责人曾茹介绍,馆内设置了童创童话、亲子阅读、DIY制作、森林故事会4个主题区,藏书3000余册,集休闲、娱乐、阅读于一体,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趣味、舒适的阅读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据了解,打造少儿图书馆界的示范馆是南京图书馆理事会列入《南京图书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馆中之馆”创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全国图书馆界也颇为少见。“我们希望借少儿馆,打通少年儿童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少儿借阅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徐小跃说。
传承文化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位于南京图书馆四楼的国学馆采用灰瓦白墙的院落设计,正堂设“爱莲说”主题展台,左侧陈列5万册古籍新印本、3万册新印民国文献、1万余种“新国学”类书籍。右侧“惜阴堂”则是特色珍贵历史文献专藏区和原本阅览区、电子阅览区。
“国学馆里的文献资源丰富,我经常过来查资料。”在“惜阴堂”,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林静然正在翻阅《民国日报》的影印本,她研究的是民国报刊文学,学校图书馆少有相关史料,这里却相当齐全。
“南京图书馆设置国学馆,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也让普通读者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说,国学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