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古老东方树叶的文化重量

    ——评纪录片《茶界中国》

    作者:孔苑瑾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8日 12版)
    晒茶。卢范经摄 视觉中国/光明图片

        让茶回归饮品的本质属性,深入茶叶的原产地进行探寻,重塑大众对茶的认知——这是近来在江苏卫视热播的人文纪录片《茶界中国》的创作初衷。这部纪录片用影像讲述茶叶的故事,向观众讲述了中国茶叶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事物在当下的发展现状、茶叶中所蕴含的悠远中华文明、中国茶叶在全世界的深厚影响,收获了良好口碑。《茶界中国》制作精良,意蕴深厚,如同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茶,在舒缓的浸润和反复冲泡中带领观众品味“茶”这一古老东方树叶的迷人魅力与文化重量。

     

        高质量的摄制团队是纪录片品质的必要保障。《茶界中国》的拍摄制作可谓是诚意满满,从源头上保证了这杯“香茶”的好品质。《茶界中国》特别邀请了BBC专业团队参与拍摄制作,运用航拍摄影、超高速摄影、微观生态摄影等手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画风纯净唯美。拍摄期间,摄制组深度走访了多处茶叶原产地,横跨西藏、海南、云南、福建等11个省(市、区),还远赴日本、英国、肯尼亚等国家,历时三年之久,为整部纪录片提供了翔实丰富的素材,也提供了关于茶文化深入解读的可能性。

     

        选材角度及叙事方法是纪录片打动人心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冲泡好茶的独到方法,才能使这杯“香茶”的口感、色泽、香气得以完美呈现。《茶界中国》在这方面作了巧妙处理,让这部纪录片变得有趣、有内涵。它揭开一味味名茶从采摘到加工制作的完整流程,让观众知道哪些茶是好茶,好茶又是怎样做出来的。在每一味好茶“揭秘”后还适时地加入专家点评,介绍每种好茶的冲泡器具、水温、冲泡时间等,让观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

     

        虽名为“茶界中国”,但整部纪录片没有局限于中国故事,而是放眼全球,展现了中国茶叶在世界各地的流传及发展。传统的中国茶与茶籽陆续传入世界各国,与当地文化习俗巧妙融合而别具一格。茶叶的流转迁徙也正是文化相互融通、作用的过程。茶这一朴素的事物贯通古今,连接中外,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讲述着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与持久影响。

     

        纪录片说的是茶,但出演的是人,是那些对口感孜孜以求、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可敬茶农。他们对茶抱有着匠心的坚守和神圣的使命感。人在草木间,好茶不易,制茶艰辛,在险峻崎岖的山路,采茶工们天蒙蒙亮时就要上山采茶,其中不乏古稀老人。茉莉花茶的制作,是时间与速度的较量。出身茶叶世家的茶商郑奕琳为了一探古茶树的原始滋味,只身前往云南的拉祜族村寨,努力在异乡开辟自己的茶业天地,让古茶树焕发出新的活力。个人悲欢与时代变迁在一片片茶叶中自然连接,增强了整部作品的感染力。

     

        这部纪录片留下了许多回味和思考的空间,发人深省,似一杯选材精严、冲泡得法的好茶,令人饮后仍觉唇齿留香。比如,如何让茶叶成为一种时尚、与时代接轨?古茶树的“矮化”让人思考如何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制茶工业中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又将如何融合?这一系列问题的热议深化了《茶界中国》的深层内涵,使其具有了更加持久深厚的魅力。

     

        (作者:孔苑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