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因翻拍自经典日剧《深夜食堂》,国产电视剧《深夜食堂》尚未开播,已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老饕食客好奇这一版将如何呈现中国的饮食文化,原版剧迷好奇这一版将如何把日式的义理人情融入具有中国味道的故事中。可是电视剧甫一开播,却因演员参差不齐的演技、悬浮于现实之上的剧情、生硬植入的广告让观众大跌眼镜,豆瓣评分低至2.3分。
能够在原本并不熟悉日剧的中国观众心中占据一个大IP的地位,日版《深夜食堂》可谓是一出杰作。这部2009年播出的作品改编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画。日版的主创团队一点也不含糊,凭借电影《东京塔》斩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的松冈锭司和近年来在各大电影节上凭借《不求上进的玉子》《味园Universe》《苦役列车》等作品颇受关注的山下敦弘都是导演团队的成员。演员则起用了小林薰和松重丰等老戏骨和演技不俗的青年演员小田切让等。主创的选择使电视剧多了几分文艺气质,缓慢的节奏、朴实的镜头语言以及一众演员细腻的表演,让故事发自食物却没有终止于食物,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日式居酒屋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人世温情。可见,对这样一部作品进行改编,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中方团队交出的答案是有各种文艺作品创作参演经验积淀的主演兼出品人黄磊,和将日本漫画改编成电视剧《流星花园》《战神》的导演蔡岳勋,阵容看似不输日方。然而,其团队端出的这盘“中式小菜”,却让观众倒了胃口。人们不禁要问,“大IP”改编电视剧不乏珠玉在前,为何偏偏中国版《深夜食堂》遭遇口碑滑铁卢?
对比一下日版、中国改编版以及韩国购买漫画版权改编的韩剧《深夜食堂》,答案可见一斑——同样是食物,日版的茶泡饭和木鱼花猫饭,处处体现的是日式家常;韩版则出现了韩式拌饭,只一道菜式便凸显出韩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而中国版却生搬硬套,将日版的茶泡饭改成了方便面,把木鱼花猫饭变成了鱼松饭,试问普通中国人谁会在工作结束后去深夜大排档点一碗自己在家就能做的泡面,又有谁会特意把拌饭的肉松换成别扭拗口且并不多见的鱼松?作品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让人感受到中华饮食的生动气韵,缺少了独特的中国味道。
如果仅仅是食物的问题,失望也有限。但即使能忍受食物上的不接地气,随之而来的台词、剧情、演技、广告植入上的尴尬设定也足以耗尽观众的耐心。原作中可爱的常连客三姐妹在中国版中被演绎得表情浮夸、做作可笑,煽情滥俗的感情线把怀揣歌手梦的绝症女孩原本深情悲悯的人生故事变成了“知音体”套路,更别提毫无技术含量的广告植入冷不防就冒出来让人尴尬一通……与其说这是一部改编电视剧,还不如说是一出不走心的Cosplay。
把翻拍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日式居酒屋故事嫁接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之下产生的水土不服,看似行得通,实际上只是为主创团队的偷懒敷衍找了个替罪羊而已。不管是居酒屋还是大排档,中国都不缺乏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家常菜以及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感人至深的鲜活故事。中国版的制作团队真正欠缺的是抛却急功近利的贪念去精雕细琢一部作品的匠人之心。这份在细节上较劲的精神,才是日版《深夜食堂》赚得好口碑、超越文化差异赢得中国观众青睐的关键。即便是改编作品,人物和背景的某些设定受到版权方的限制难以改动,但在有限的艺术空间内,只要把可以发挥的部分做细做好做精致,用深夜食堂的旧瓶酿出具有中国特色故事的新酒,依然有获得观众认可的可能。导演蔡岳勋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作品广告植入过多,对行业来说是一次不好的示范。既然主创人员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为什么无法避免,非要等到剧集上线,口碑“扑街”之后再来反省?可见,还是把商业利益摆在艺术创作甚至观众视听感受的前面,能糊弄就糊弄,企图用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在日本版经典的基础上复制出中国版的商业成功这种侥幸心理在作祟。但轻贱别人,也最终会被别人所轻贱。如此无视大众的欣赏需求和审美水准、漫不经心制作出来的空洞而缺乏营养的产品,最终只能得到快餐的待遇——观众饿了就胡乱塞两口,不合口味就直接丢弃一旁。
(作者:吴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