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
14年前的6月,我参加高考,成为那一年的河北省文科第一名。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遵化市,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我就学的高中是遵化市第一中学。当年我读书时学校的风格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衡水中学,即所谓的军事化管理、高强度教学等等。那时候,我过了三年在外人眼中苦行僧般的中学生活:朝五晚十,期间被教学、习题和体育锻炼所填满;所拥有的无非宿舍里一张铁床和简单行囊、教室里一张课桌和堆得高不见人的习题册。没有动漫、电影,没有游戏、直播,没有广泛阅读和郊游,仅有的娱乐是少量音乐和体育。
在今天的同学们看来,这样的生活是压抑、单调、痛苦甚至可悲的。但是人对生活价值的追求,是不可能脱离他所处时空局限的。在我当年所处的环境下,这样的生活学习状态被普遍视为理所当然,彼时身处其中,倒也自得其乐。
而14年后的今天,我仍旧为自己曾经拥有过这样一段独特的生活经历而自豪,至今我仍得益于这段生活所赋予我的朴素、简单的生活审美,以及在持久高压状态下的情绪调节能力。
那个时候,高考对于少年的我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和神圣感。小城市的孩子,没出过多远的门,通信网络和传媒不似现在这般发达,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绝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书籍和电视新闻。那时的少年心性,觉得未来与远方充满了未知的神秘。高考对当时的我而言,就是一扇门,它通向我所好奇和向往的未知世界,因此在当时的我眼中,高考甚至有了一层浪漫而神圣的色彩。
至今还记得,我的中学校园有一棵百年榕树,每到夏季,其冠宛如红霞蔽日。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学时,榕树下会摆出一排小黑板,用娟秀的粉笔字写着某班某某考进了某所大学。课余之时,我时常流连其间,想象着他们在大学的生活。继而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会袭来,让我兴奋地期待着,跨过高考这扇门,我的未来和远方又会是什么样子。
那一年用电话查询高考成绩的时候,第一遍听到成绩,我竟然不相信它的真实性,反复向报话员询问是不是看错了。直到我进入了北京大学的校园,站在图书馆前,驻足未名湖边,我才真正确认,我进入了我想象的未来,而且它应该比我以前所能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
我无意将我的高考故事赋予太多成功学的意味。毕竟,这个故事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局限性。如今,经济发达、资讯便捷,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共享到基本差不多的认知结构。在经济富足的基础上,对个人生活体验的追求,也使得同学们可以不再视高考为千军万马抢着过的独木桥,从而有更多时间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现。
人生的每一步都锚定着后世的轨迹,如果让我从高考经历中找到哪些价值,我的回答是: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无论个人的条件禀赋恶劣还是丰足,对于未来和未知的好奇,能激发出一个人身上持久而强劲的活力,从而踏过成长路上所必经的荆棘。
(作者:张杰,系2003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现为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