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图释像】
山川巨石,多会让人联想到劲力刚硬的线条。然《早春图》却通篇以妙笔传神地表现了主峰的崚嶒高远、群山的巍峨平远、近石的坚磐、山石风化的皴皱及被雨水冲刷的浑圆。此种侧锋行笔如云的卷云皴法既表现了山的雄伟气势又刻画出了土石的真实质感。以柔写刚,给人以出其不意的美感。而画中虬游支张的蟹爪枝法则绘尽了树木的苍遒挺屹。卷云皴、蟹爪枝虽为宋初李成所创,却被《早春图》作者郭熙(北宋画家,擅画山水,曾任宫廷画师)继承并运用得出神入化。郭熙的卷云皴走笔刚健颇有棱角,柔中藏刚,刚柔相济,笔触长短飞扬,颇具特色。画中采用留白、淡墨等手法营造的山岚氤氲,令人感受到早春时节万物萌动,近看苞芽蓄势,远观绿意如烟的山间明媚与清润。
《早春图》的精彩不仅在于笔法,还在于细节与整体的把握。图中某些细节即便删略掉,也不影响整体画面。左边两山石间的栈道行人如果不画,画面依然完整,但多了这组细节既强化了空间的深远又给画面增添了生机情趣,通篇如此用心的细节还有很多。全画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随意截取局部,大多可成独立欣赏的画作,且能达到郭熙自己对山水的理想:高远、深远、平远具存,可行、可居、可望、可游。
《早春图》显然是郭熙行游、观察山水多年,在四季山水了然于心后,晚年凝练于其笔端的佳作。郭熙对绘画怀有一份诚挚的虔敬,他在《山水训》中提出绘画须注精达神专,严肃以深思,恪勤求周全,《早春图》若非如此便难以成为传世经典。
《早春图》,北宋郭熙作于1072年,纵轴绢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吴菁,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