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进程中,非黑即灰的高楼淹没了粉墙黛瓦的街巷,标新立异的现代化建筑让城市色彩乱花迷眼……如何寻找到与南京的历史文脉、地域特征相匹配的城市色彩,让金陵古城重新焕发色彩之美?今年2月,南京市规划局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牵手”完成了《南京市城市色彩控制导则》,将城市色彩定位为“梧桐素彩,锦绣妆花”,划定色彩控制片区,根据不同分区色彩特征,分级引导,更好地推进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
“南京是一座多彩的城市,长江、玄武湖、明城墙、紫金山……都是南京的色彩。”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沈颖告诉记者,课题组使用无人机,从空中对南京市的色彩进行捕捉,将航拍照片拼贴在城区地图上,提取色彩覆盖马赛克图,便有了惊喜的发现:一幅暖灰色“梧桐素彩图”从斑驳的主城色块上浮现出来。沈颖说,南京新城和山水边建筑大多呈现青、灰、白三色,CBD和商业区为简洁的冷灰色。“梧桐树是南京重要的行道树,树干呈现出高明度层次丰富的暖灰色调,这和南京城的主要色彩非常契合”。
城市色彩主要受自然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人文特色影响,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色彩图。“《南京市城市色彩控制导则》将城市色彩定位为‘梧桐素彩,锦绣妆花’,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凸显城市人文,描绘市民普遍接受的色彩愿景。”南京市规划局详细规划处处长苏玲说。
除了主色调,南京作为一个大城市,还有色彩分区特色,可以用3个词来形容南京的色彩分区:“璞玉环翠”的自然山水展现区、“朱黛余韵”的历史文化展现区、“逶迤银龙”的现代风貌展现区。“城市的色彩之美可以如交响乐,有主旋律、副旋律,形成多样统一的乐章。”沈颖告诉记者。
“在空间上,结合3大片区的特点,对建筑色彩也实施了分区控制。”苏玲告诉记者,在紫金山、秦淮河等自然山水周边,建筑色彩与山、水、林相互掩映,以明度高的暖灰色系和冷灰色系为主;在老城南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色彩可以从浅灰过渡到暖红、青黑,体现历史城区文化底蕴和“烟火气”;在河西、江北等现代风貌展现区,建筑以暖色系和高明度、低彩度的冷色系“打底”,展现城市的现代、开放和自信。
“在《南京市城市色彩控制导则》中,除了为南京城的主色调和3个色彩分区定位,还根据建筑区位的敏感程度,采用三级控制强度,分级引导。”苏玲告诉记者,建筑的高度、体量,建筑所在区位的敏感度,都是色彩管控的重要考量因素。“在使用色彩上,总体层面明确禁用色;重点片区进行精细化色彩引导,避免‘大洋怪’,以形成整体协调的色调关系和城市色彩风格;点缀色不作控制,为创造丰富的城市色彩留有余地。”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随着南京入选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南京市政府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牵头这一试点工作,结合当下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用城市设计扮靓城市。
“南京城市设计注重从人的体验角度研究城市空间,强调视觉感受、文化内涵、宜居性等诸多方面。”苏玲表示,南京的城市设计会回应很多百姓关注的问题,结合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同时也会关注更多的“微空间”,针对百姓身边的小公园、街头绿地、小区等进行精心设计,希望让城市更接百姓生活的“地气”,进而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