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2日 星期六

    格物致知 长江三峡工程

    作者:陆佑楣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2日 09版)

        【环保笔谈】    

     

        三峡工程如同人类在地球上的一切造物活动一样,必然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生态的本义是自然界一切生物间(包括植物、动物、细菌以及人类)相互依存的状态,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存在所谓的“原生态”和一成不变的生态平衡。生态取决于环境,环境的变化必然产生新的生态,而环境好的标准则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公认的定义,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兰特夫人提出)。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一方面,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综合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拥有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保护了长江下游江汉平原150万公顷土地和1500万人口的安全,这是最大的生态环境变化;三峡电站每年可获得882亿度清洁电能而不消耗一立方水、不排放一立方有害气体,可替代消耗煤炭2800万吨标准煤,产生明显的减排效益;三峡水库蓄水后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庆至宜昌河段的三峡航道,3000吨级船舶畅行无阻,彻底改变了大西南地区的出海条件;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度,三峡水库可充分发挥抗旱补水等生态效益。可以说,三峡工程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极大地改善了当代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三峡工程改变了长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原有水流状态,改变了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会对某些鱼类种群的生存造成一定影响;三峡及其上游梯级水库群形成后,长江中下游泥沙量大幅减少,清水下泄对下游河道产生冲刷作用,导致部分河岸崩塌,在同等流量情况下部分河段水位下降。

     

        面对这些问题,人们需要不断深化研究,探索采取各种技术和工程措施,避免和减少三峡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效益发挥到最大。同时,三峡工程与所有的水库大坝一样,都应加强风险管理,做好应对极端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防范各类风险。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我们的认识并加以科学运用,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百年前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三峡工程的设想,经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现已梦想成真。今天,我们又奋进在新时代的中国梦中,让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陆佑楣 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本文摘编自作者为《科学世界》“再谈三峡”专辑撰写的卷首语,有删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