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经济全球化进程遇到了不少阻碍,加之美联储年末加息、日本以及欧洲诸国持续实行负利率政策,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带来了国际资本流动不确定性的增加。根据2016年国际清算银行提交的报告,国际资本流动在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周期中的作用日臻重要,并会加强这些国家金融繁荣(衰退)的程度。与此同时,我国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在上海自贸区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这些都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既可以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又会放大东道国的经济波动,是一个国家潜在的经济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之中,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最为重要。商业银行体系处于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对确保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康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笔者分析,未来与中国相关的国际资本流动会表现出如下的特点:
一是中国国有资本对外投资占比逐渐下降,私人资本对外投资占比将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金融投资的规模正不断增大。过去,我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是国有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总量和个体规模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国有资本对外投资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私人资本在对外投资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占比相对下降,国际金融资本流入相对上升,中国金融市场日渐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的建立和逐渐完善,以及21世纪初开放式基金市场的逐步兴起,近十年来多种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出现,多种多样的投资工具可以满足境外资本不同的投资需求。
上述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或者说新变化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政府和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以维护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贷款、证券投资等实现,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和汇率来实现。前述两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同样表现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首先,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私人资本占比的增加,意味着国家间利率的差异在决定资本流向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对私人资本来说,逐利是首要和主要的目的,所以影响国家间投资利润差异的首要因素就是利率的高低,除此之外还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差异,但后者难以量化,而且在很多时候不够直观。国家间的利率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私人资本对于利率的变化也是最敏感的。
其次,流入的国际资本在实体经济的参与比例减少,在金融市场的参与比例增加,这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从业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主要是充当提供存贷款的基础角色,对于投资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并不擅长,对于金融风险的管控也缺乏经验。面对国际上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大潮流,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弥补自己的上述短板。比如,可以考虑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参与直接金融市场的业务。为此,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参与金融市场业务的能力,金融从业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业务。多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都经历了比我们更长的发展时间,投资工具相对来说也更为丰富,金融从业者体会到的经验教训也相对丰富和深刻。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晚,金融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时间也短,也不够成熟。为此,一方面我国政府要在规范金融市场的同时,采取更为市场化和更平稳的措施,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异常大的波动;另一方面,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国际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波澜不惊的,充满了各种未知的挑战。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新特点,及时甚至提早应对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有些目标也不能一蹴而就,但依然要争取做到削峰填谷、熨平波动,维护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
(作者:党超 高震男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