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浮云连海岱 文化越千年

    ——山东潍坊潍水文化传承发展新景观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8日 05版)

        2月22日,雪后的中国年画之乡——山东潍坊杨家埠气温骤降,寒气袭人,但在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的同顺德画店里,却是热闹繁忙。在一楼的印刷作坊里,工人崔文芬正在熟练地印刷着“金玉满堂”的年画。她先用右手在雕版上涂上颜料,然后用左手翻过一张年画纸覆盖在雕版上,再从年画背面压实,一种色彩的颜料就印到了年画上。印完了一种颜色,换上另一块色版,再印另一种颜色,印完所有颜色,一张生动喜庆的年画就精美亮相了。

     

        “印画时版要对得正,纸要扯得平,色要刷得匀,搪子要打得轻。”说起印画的要求,今年90岁的杨洛书如数家珍:“颜色多了容易涝,颜色干了容易燥,要干巴巴,还要密花花,四处不沾是好画。”

     

        “一楼印刷,二楼装订。”崔文芬指着楼上说,别看这地方不大,全国各地哪里的订单都有。

     

        同顺德画店还是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贯通潍坊南北的潍河,古称潍水,是一条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母亲河。古老的潍水两岸,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为实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整体性保护、可持续性保护,2010年11月,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据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由庆介绍,这里历史上属“海岱文化圈”。风筝、年画、古琴、茂腔、核雕、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世以为继,至今仍以独特的文艺神韵伫立于民族艺术之林。潍水文化所蕴含的农耕文化、渔盐文化、手工文化、蚕丝文化、集贸文化和庭院文化至今仍然传承有序,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没有固定的模式、现成的经验可遵照借鉴。”由庆说,保护区坚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文创产业、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理念,通过搭建非遗传习、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和市场推广四大平台,实施资源抢救、技艺培训、设施建设、文创衍发四大工程,着力构建非遗名录、设施网络、活态传承和交流传播四大体系,形成了个性鲜明并富有成效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模式,基本构建起了项目齐备、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非遗保护传承创新体系。

     

        在搭建保护平台上,保护区共组织实施了非遗师徒传承“百乡千人扶持计划”,认定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定期组织他们在校园进行项目传习,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教材》及民间文化校本课程,在中小学中推广使用。保护区成立了潍坊民俗学会、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潍水文化研究会、潍坊市核雕协会等100多家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提高了保护区的专业研究能力。

     

        目前,潍坊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收徒达4000多人,共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近1000人,建立各级非遗项目传习所285个,在1000余所中小学开设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武术教学,每年有5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非遗学习教育活动。保护区现有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1847个,年产值达210多亿元,安排就业总人数49000人。

     

        “对濒危的优秀文化遗产采取优先保护的方式,我们通过巡演、比赛、宣传推广、经费扶持等形式,使其得到有效抢救,并重新焕发生命力。”由庆给记者举例,潍坊核雕经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艺人队伍已从三两位老艺人发展到了400多人。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传承心语

     

    传统的东西不能丢

     

    杨洛书(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我1927年出生在年画世家,当时年画畅销,画业兴隆。没想到第二年,就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土匪把我“绑票”,父母东挪西借,凑了3600块现大洋,才把我赎回来,由此开始,我们家境逐渐破落。当时有人送我一句话:“今天因‘画’遭灾,日后因‘画’而盛,命中有画啊。”

     

        我从小就迷上了年画艺术,7岁开始摸刻刀,十四五岁时就跟父亲杨盛德学印年画,17岁正式进作坊,这些年来我还一直在刻。可以说从少年到老年,我这一辈子没干过别的,就干了“木版年画”这一件事。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立命之本啊!

     

        传统的东西不能丢,要一代代传下去。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就很好,有利于传承弘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我一定好好地培养年轻人,多多地传承创新,带领我的徒弟和工人,做出更多新的产品,把它发扬光大,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先人和后人,决不能让这门艺术到我这儿消失,并力争把这一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各地。

     

        (本报记者 赵秋丽、李志臣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