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2日 星期日

    钢铁为舟,语言亦为舟

    作者:饶高琦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2日 12版)
    电影《降临》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说语话文】

     

        被称作第一部“语言学主题科幻电影”的《降临》,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名作《你一生的故事》。影片中,外星生物驾飞船“降临”多个国家,一名语言学家在与外星生物的接触中学习了他们的语言,进而领悟了他们的思维,并获得了他们预知未来的能力。语言决定思维,进而决定使用语言的人的性质。这恰是语言学中著名的萨丕尔-伍尔夫假设。《降临》通过外星文明和时间穿梭对此进行了一种科幻表达。

     

        相比起物理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硬科学”,科幻作品中很少有语言学元素亮相。众多故事中不同星球文明间的交流,要么不存在语言障碍,要么可以用某种“万能翻译工具”轻松解决。实际上,不同的语言远远不像不同版本的办公文档那样,一转就行,一翻就通。语言的差异塑造了,同时也反映了不同语言社团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不同认知。这样的差异是基础性的,因为它会对行为模式、文化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我们认知的是同一个世界,从而语言间的翻译是可能的;但也由于认知的巨大差异,语言间的翻译总是不完全的,甚至经常误解。一种语言里保存着该语言社团对世界的认识,因而它成为护佑文明最坚固的堡垒;而语言间的差异也成为文明间沟通最沉重的藩篱。

     

        更进一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流手段,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层面上讲,语言就是我们自身最重要且最基础的属性之一,而语言学也成为一种“人学”。回到现实生活中,从全国范围内的汉语方言、濒危民族语言调查与保护,到面向疾患的语言疾病治疗与康复,再到身边不断带来惊喜的语言智能技术,语言学和语言学家的工作近乎无处不在,也关乎每一个人。

     

        然而与语言学的学科功能相反,语言学的公众形象一直令人担忧。主流科幻作品中语言学尴尬的地位,何尝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第一部语言学科幻电影,以及近两年“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逐渐升温,使我们看到一些希望,更萌发一种期待——是时候改善语言学公众形象,树立全民语言意识了。这不仅需要呼唤全社会关注,更需要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走出书斋,走向公众,以建设的方式服务政府决策,回答全民关切,普及语言知识,提高国家语言能力。

     

        今天,我们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文明的碰撞与融通空前加剧。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推进全球繁荣都要求我们充分重视语言、语言问题和语言学。三年前,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号召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不仅钢铁为舟,语言亦为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