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在不可能改变中实现改变

    作者:何慧娴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16版)
    郎平与中国女排队员 郭红松/绘

        【序跋窗】

     

        里约归来,半个多月过去了,郎平第一次不着戎装穿便装外出访友。

     

        弯弯的垂柳,荡漾在风中,分外妖娆。

     

        一袭青花瓷般花纹的中式上衣,把苗条的郎平装扮得格外秀丽,两条大长腿轻松地漫步在小区的林荫道上,远远望去,仿佛一位高挑的模特儿迎面走来。

     

        郎平瘦了,眼睛更大了,肤色更白了。在里约,除了大赛一波三折、痛苦磨难之外,奥运村的伙食也真不怎么样。“我每天晚上还要备战做功课,排兵布阵,分析资料,天天吃的是方便面。我和亚文住一间房,我们屋里还不是天天都有洗澡水呢!”郎平告诉我。“金牌不照样被你们拿回来了吗?”我笑着说。

     

        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夺冠后,长江文艺出版社旗下的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金丽红总编辑、黎波总经理找到我,希望再版《激情岁月——郎平自传》和《三连冠》。于是,就有了我和郎平利用一起访友途中探讨书籍再版事宜的故事。

     

        “现在看纸质书的人还多吗?”郎平翻阅着手边的名人传记,问我。“应该仍有不少吧!国内外大凡成功人士都爱阅读书籍,比尔·盖茨现在每月还读四五本书,一年要读50来本书呢!”我随口说。爱读书的郎平连连点头,她见书总是爱不释手。记得3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作为新体育杂志社的记者,随中国女排去白洋淀,参加她们大赛后的总结、调整,临出发前,郎平和梁艳、陈招娣、周鹿敏等去图书馆借了一大摞小说、杂志,塞进各自的旅行包里。到了白洋淀,袁伟民教练安排的日程是:上午身体训练,下午开会总结,晚上自由活动。夜晚,便成了她们大过读书瘾的时候。

     

        郎平作为“四连冠”队员,在中国女排生活的8年中,每年300多天、每天七八个小时在球场,可以轻松休息的日子屈指可数,而向往学习的郎平视读书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运动生涯结束后,业余时间相对增多,尤其是在国外生活的日子里,郎平读了许多书,有名人传记,有关于NBA的书籍,她想从中了解国际大牌运动员的成长,探究优秀运动队的管理。

     

        郎平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感情。再版《激情岁月——郎平自传》的事,自然也被她放进了心里。那是1998年,郎平完成第一次执教中国女排任务后,为了帮助她写好自传,我介绍她认识了我的好友——女作家陆星儿。两人一拍即合,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方式,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佳作。郎平在自序里写道:“当我画上这个神圣的句号时,我心里的感慨实在太多太多,我的内心告诉我,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自己,纪念自己这一段难忘的生活。于是,我开始了加州—北京—上海之间的来来回回,做着我人生中另一件大事:写自传。”

     

        “管家,再版《激情岁月——郎平自传》没有问题,是一件好事。”一直以来,她习惯称呼我为“管家”。

     

        出版社这次希望我们再补写一些有关中国女排的新内容。刚巧我们有机会参加了里约归来郎平与袁导分享喜悦的聚会,亲耳听见袁导、郎导的精彩对话。“如果把袁伟民率领的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比喻为中国女排第一巅峰,那么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里约夺冠则是再创巅峰。”金丽红总编辑的这番话,触动了我实录袁导、郎导对话的激情。

     

        30多年前,我有幸作为新体育杂志社记者,随队采访中国女排整整10年,见证了她们实现“五连冠”的全过程。至今我珍藏着当年采访女排姑娘的录音带,百余盘、一大箱。也许磁带会因年久消磁,但袁导和女排姑娘们的精彩话语,已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和我先生李仁臣(时任《人民日报》记者)合写的《三连冠》(现更名为《巅峰回眸》),当年编者在扉页上写了一段提要:“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以优美的文笔,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女排建队8年来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详细地介绍了她们为实现‘三连冠’的理想所付出的代价,展示了中国女排走向胜利的奥秘。”在这部著作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郎平成长的足迹。

     

        时光穿越,32年后,当年袁伟民麾下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郎平成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教练员郎导。里约奥运会后,《欧洲时报》记者直言不讳地问郎平:“您认为当年的中国女排和如今的中国女排有什么异同?特别是同为主攻手的朱婷和当年的您有什么区别?”郎平如此回答:“毕竟现在排球规则已经改变了很多,女排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也比以前高很多,所以很难一概而论地评论水平高低。但我觉得从个人实力来讲,朱婷身高比我高,进攻点比我更高、更散、更好。但从技术上讲,包括后排的技术、战术和战略上的把握,我觉得35年前‘五连冠’时期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水平比当今世界上所有的排球运动员都要高。那一批老女排时期的队员,包括基本功和接球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无论是再版还是新版女排题材的书籍,我都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通过阅读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真实故事激励自己,像她们那样,走好脚下每一步路,永不言败。作为一个人,袁伟民从毫无执教经验的稚嫩教练变成气场强大的世界最佳教练员,郎平从“嫩竹扁担”变成集世界最优秀运动员和世界最有价值教练员于一身的杰出女性;作为一支队伍,中国女排从世界排位第14名快速跃升为世界冠军,35年间9次夺得世界冠军……我认为,中国女排的最可贵之处是:从每一堂训练课、每一场球、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机会做起,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炼,用超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去实现改变,在不可能改变中实现改变,超越自我,永不放弃。

     

        (作者:何慧娴,系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助理,本文为《巅峰对话——袁伟民郎平里约之后话女排》一书序言,文章有删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