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京开幕——

    何要浮名自清逸

    作者:本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09版)
    《南瓜》
    何要浮名印文
    《万竹山居》
    《寻旧图》
    《借山图之一 白蕉书屋》

        【新展大观】

     

        “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回想这一生,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从哪里说起呢?”齐白石在自述中曾这样说。

     

        一般人都知道齐白石是一位诗书画印皆长的大画家,然而他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从雕花匠到画匠再到诗画篆刻渐渐成名的人生经历,则更令人称道和惊奇。“何要浮名——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精心梳理馆藏作品,带领观众领略白石老人从艺数十年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以及艺术价值。

     

    画里常念故乡情

     

        走进展厅,一幅《万竹山居》图轴映入眼帘。齐白石曾在自述中这样描绘家乡:“杏子坞,乡里人叫它杏子树,又名殿子树。星斗塘是早年有块陨星,掉在塘内,所以得了此名,在杏子坞的东头,紫云山的脚下。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离城有一百来里地,风景好得很。”画中描绘的两间农舍,门前屋后竹林掩映,屋前是一泓清流,好似神奇的星斗塘;屋后遥见巍峨的群峰、屹立的山石,好似风景秀美的紫云山。这既是一件齐白石怀念家乡的忆旧之作,也似乎是画家心中的乌托邦。

     

        对于家乡的思念是齐白石艺术的一个主题。《上学图》中一老一少、爷爷送孙儿上学的场景,恰是齐白石对儿时上学念书的回忆。他画大公鸡、花猫,也画瓜果桃李、草虫鱼虾。蜻蜓的翅膀在他的笔下透着微光,蝗虫在他的线条勾勒下飞腾跳跃,甚至画面上指甲盖般大的一只苍蝇在他的墨色晕染里都似乎“嗡嗡嗡”地扑棱着翅膀。

     

        对于自己的穷苦出身和木匠身份,齐白石成名后从不隐讳,恰恰相反,他常常以“鲁班门下”“木人”等名号自居。从“星塘白屋不出公卿”“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等印章中,可见齐白石不忘出身的本色。

     

    门人知己即恩人

     

        “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寻旧图》上这一句肺腑之言,是白石老人写给谁的呢?齐白石一生极少作自画像,而《寻旧图》就是其中之一。齐白石画这件作品并不是为了画他自己,而是对于友人徐悲鸿以及旧事的回忆。齐白石与徐悲鸿有约25年的友谊,两位艺术家相识于徐悲鸿去北京赴职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期间,1928年,徐悲鸿三顾茅庐请齐白石任教于学院,《寻旧图》这件作品中的题跋就记述了这件事情的始末。齐白石与徐悲鸿两人的忘年交是画坛上的一段佳话,怪不得在徐悲鸿南下以后,齐白石思念徐悲鸿日切,并画下此作,道尽对徐悲鸿的思念。

     

        1917年的《墨梅》作品,新枝老干交错相生,花朵花苞交叠相映,苍郁秀美。这幅齐白石梅花中的佳作,记录了齐白石与陈师曾(又名衡恪)的一段艺坛佳话。画面上有“心逃尘境如方外,里裹清香在客中,酒后尝为尽情语,何须趋步尹和翁。衡恪率题”的题跋,在此,陈师曾鼓励齐白石突破旧法,自创新格。1922年,陈师曾将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介绍到日本,从此,齐白石开始蜚声海内外。

     

        此次展出的齐白石作品中,有“门人知己即恩人”“知己有恩”等篆刻作品。其中“知己有恩”印章边款记述“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记之”。正如印中所言,齐白石格外珍视与朋友之间的情意,对于知己友人的帮助更是铭记于心。

     

    卖画莫论友与情

     

        “何要浮名”,是齐白石晚年自刻的一枚印章。清醒认识自我,始终保持勤奋,是齐白石艺术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此次展览作品《南瓜》的题跋中写道:“昨日大风,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足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他宛如在书斋、纸面上耕作的农夫,朝作夜息,日复一日。

     

        在湘潭当地小有画名之后,齐白石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勇敢地走出家门,历时十年完成了“五出五归”。齐白石根据远游期间的写生画稿整理创作的《借山图》已与当时盛行的“四王”风格迥然不同,大自然中的气象万千使以前足不出户的齐白石摆脱了以往临摹成法的羁绊,不仅开阔了眼界胸襟,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有些作品比较有趣,体现了齐白石作画的不易,也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比如《藤萝》一画的题款中说:“多难多忧尚惜生,草间一粥苦经营。诸君得画求低价,且带萍翁享太平。余画有价,有欲短减者,因作此诗贴于坐右。”他还有《自书润例》:“扇面:大者三十元,中者二十五元。红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刻印:朱文廿元,白文十五元。以上每元加一角。出门之画回头加印,加字不答应。三十七年十月,本主人。”另一幅《行书庚午直白》里更是明白地说:“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可见其对攀交情索画等行为的不胜其烦。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这段话道出齐白石一生恪守的人生观与艺术观。

     

        (本文配图均由北京画院美术馆提供)

     

        (本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