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6日 星期四

    高职思政,走心才能入心

    作者:周建松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6日 14版)
    用心服务学生,才能支撑他们的人生成长。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知与行】

     

        对于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来说,因其生源和人才培养性质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嵌入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社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同时要讲究方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走心”。

     

    “三关”服务,让思政工作深入学生心田

     

        学生的健康成长、优质成才,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2000年,学校提出并构建了以“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关”服务体系。2010年,学校又提出并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检验育人工作得失成败的衡量标准,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以前总认为家访是中小学老师的活,没想到现在的大学也这么用心。每个学期我女儿的班主任都会打电话给我,与我详细沟通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这让我十分感动。”连续三个学期接到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的家访电话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大二学生赵某的家长,依然难以掩饰感激之情。

     

        这位家长所说的班主任每个学期都会打电话给他,就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实施多年的“班主任电话家访”制度。

     

        为落实这个制度,学校划拨专项经费,作为通信补贴,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每学期都要逐个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家庭电话家访一次。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一种日常性沟通机制,促进家校联手,共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每年暑期坚持走访2—3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已经成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方华的固有安排。

     

        “没想到学校领导会牺牲假期休息时间,专程来看望我们,这使得我倍受鼓舞。”来自嘉兴南湖区七星镇的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受访学生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员。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反映:“因为经济困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点自卑,但校领导的到来,让我重拾了阳光生活的信心,我的家人也特别感动。”这样的话,也感动着、激励着我们的教师们。

     

        此外,“为学生找工作就是为自己找饭碗”,这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全体教师的一种内心信条。学校党委要求全体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每人要联系省内外的一个地区,积极争取资源、联系学生就业单位,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千日成长”,让思政工作贯穿每一天

     

        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在院校同行眼里,“学生千日成长工程”已经成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的一种品牌标签。

     

        学校的“学生千日成长”工程,是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和机制的系统工程,至今已实施了9年。

     

        “全员育人”,既注重校内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又注重校外兼职教师建设。

     

        “全过程育人”,科学设计了学生在校1000天的时间,把思政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

     

        “全方位育人”,既有机协调一、二、三课堂,创新载体做好明理学院、银领学院、淑女学院各具特色的育人工作,又注重汇聚“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资源参与育人,目前已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式融会贯通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多年的坚持中,我们夯实“学生千日成长”工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改革为统领,以“品德优化,专业深化,能力强化,仪表美化”为内容,统筹规划了学生的成长成才途径。既切实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又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创新机制和载体,将学生培养成为既能面向基层一线、又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爱生文化”,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走心”

     

        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爱生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号召,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文化。“爱生文化”使得形而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气,也更加“走心”。

     

        在2008年,学校就将5月23日确定为“爱生节”,谐音为“吾爱生”;2011年,将11月23日确定为深化“爱生节”活动日,寓意为“爱生为本,爱生为办学的第一理念”。

     

        每年“爱生节”期间,学校就会举办订单班招聘会;每年深化“爱生节”活动日,学校均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此外,在5月23日、11月23日当天,学校全体领导、教师,都会参加与学生“零距离交流”的活动。

     

        今年“七一”前,被多届学生亲切地喊为“熊妈妈”的学校金融系党总支书记熊秀兰,获得了浙江省第二批“千名好支书”荣誉称号。多年来,她用自己的行为日复一日地诠释着这种爱生文化:学生生病住院,她主动煲好汤亲自送到医院;春节期间,个别外省学生因路程遥远选择留在杭州做兼职打工,她主动找到学生打工地点,邀请学生到她家过除夕,并为学生送上压岁红包;一周五天的工作日,熊秀兰至少有三天的夜晚是在学校陪学生一起度过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我的心态都年轻了。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走到学生心里,学生才会和你交心。刚开始我家里人也曾埋怨过我,说我陪伴家人的时间远远没有陪伴学生的多,但渐渐地家人理解了我的行为,成为我工作的坚强后盾。客观地说,这样工作,苦肯定是苦的,但学生的一句‘熊妈妈’,会让我觉得再累再苦都值得。”

     

        (周建松,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