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财经大学的课堂上,围绕义与利,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
义与利的正确关系
鲁静(数学学院):不可否认,“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等极端功利主义思潮,对于我们思想尚处于“充浆期”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消极影响;对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形成了干扰;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侵蚀作用。所以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镇,要防止极端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奉献精神、德行修养、时代使命的教育。
巨锦浩(数学学院):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如“为人民服务”扭曲为“为人民币服务”。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中的失范行为导致了义与利关系出现偏差。为了利益,有人可以不顾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道义,个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企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集团为了利益进行贸易垄断。义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而被人们所遗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义与利”恰恰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纬线,不应当片面地、单纯地把义与利的关系割裂开来,既没有脱离义引导下的利,也没有完全脱离利的抽象的义。中国传统文化在“义与利”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尤其是“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人无恒产则无恒心等思想,应深深地贯穿于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并释放出当代意义。
乐智华(数学学院):我们应该秉持义与利辩证统一的思想,以义作为谋事的准则,行事义字当先,以国家、民族之大义引领个人行为;当义与利的取舍出现矛盾时,必须以义为先,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孔子云:“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我们应该以“义”作为谋利的准则。谋利诚然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若是在谋利的同时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失去了尊严与人格,那不论于人于己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在合乎“义”的基础上兼顾利益而奋斗,才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
韩居真(数学学院):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坚持义利统一的观点;鼓励人们在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相得益彰;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利观,还要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
确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正确义利观
李佳璇(会计学院):大学生对专业、留学和工作的选择除了涉及自己的利益之外,还有对未来的规划、人生目标的设定,这其中也包括关系自我的进取心,不能简单称之为功利,其间也体现着他们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也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功利主义。
徐航(经济学院):大学不是孤立的,某种程度上他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学阶段也是我们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形成成熟价值观和义利观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也会遇到同学和师长与义利观发生联系。其实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其合理的竞争行为既涉及个人的荣誉和利益,也涉及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的评价,进一步说,关涉能否真正对优秀的同学、老师的劳动和付出给予合理评价,以达到真正鼓励先进的作用,而不能简单地用非此即彼的义与利概念去简单加以判别。
赵伯瑞(数学学院):大学时期的义利观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有着深切的影响,大学时期正是树立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我们难免会面对各种利益诱惑,作为财大学生,要谨遵“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认真处理好义利关系;事务再繁忙,我们也应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在前进中不断确定方向,免走弯路。
龚静远(统计与管理学院):父母是我们人生中分辨善恶义利的第一任老师。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要在秉承前辈优良道德传统的前提下,不断超越他们;在我们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因时而变,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原来的观念,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义利观。
(本文由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章忠民教授、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宝舟教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