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
有那么一群人:不是医务工作者,却活跃在医院的门诊大厅,为患者答疑解惑;不是亲朋好友,却在病房照顾患者,帮助他们缓解痛苦;不是管理人员,却在促进医院管理服务提升方面建言献策……他们是活跃在北京22家市属医院的健康志愿服务人士——“守护天使志愿者”。身着橘黄色马甲,胸前镶有环保绿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志愿者标识,他们,已成为一道亮丽风的景线。
自2014年起,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启动了“守护天使”志愿服务项目,先后组织来自企业、学校、机关、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万余名社会志愿者走进医院,定期或长期从事健康志愿服务工作。如今,已有两万多名“守护天使志愿者”在22家市属医院从事过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超过14万个小时。笔者认为,应激发这种健康志愿服务的“蝴蝶效应”,带动各方之力,缓解就医压力,改进医疗秩序环境,促进医患和谐。
志愿服务不仅是人们爱心的奉献,更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在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章程中,志愿精神被表述为“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今年已经75岁的郎立林,退休前是兵器总公司第六设计院的工程师。2005年,他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往宣武医院。在没有身份证件、无钱付费、无医保、无亲人的情况下,被医院及时救治痊愈。他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来报答医院、回馈社会,并立志要做“终身志愿者”。只要在北京,郎立林每天都会到宣武医院参加志愿服务,周六周日也不休息,目前,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1500个小时。
志愿服务还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牧女士曾是一名中学教师,退休后,她觉得很不适应,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后来她成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守护天使志愿者”,通过帮助别人,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价值。29岁的闫宏伟是一家音乐培训公司的音乐总监,他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病房,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课,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孩子带来欢乐。许多自信心缺乏,有较为严重的交往障碍的孩子,在音乐课上找到自信。在他的带动下,他们公司很多音乐老师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闫宏伟说,利用专长,为这些患儿提供志愿服务,觉得内心很温暖。
不仅如此,健康志愿服务还能促进医患和谐。许多医患矛盾,缘于不理解、不信任,让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医院,可增进他们对医务人员的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志愿者们在无形中,充当起第三方引导作用,他们面向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等进行多向沟通,他们既能听到患者的牢骚,也能看到医疗流程存在的问题,甚至发现医院管理漏洞。由他们及时反映给医院并努力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进一步开拓了医患和谐与科学办医的方法路径。
翅膀也能卷起风暴,点滴也能汇成江河,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需要这样的引领者。当前,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健康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聚沙成塔,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