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日前印发,对于福建、安徽等综合医改试点省在医保、医药、分级诊疗等关键环节推进的探索给予了认可并推广,其中福建省厦门市对分级诊疗这一重点领域所探索出的经验作法,引起社会关注。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
记者:从事医改研究或工作的专家、官员普遍认为,分级诊疗真正构建之时,就是医改成功之日。为何如此突出它的重要性?
杨叔禹:从资源配置角度,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优质资源向大城市的大医院集中,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从缓解百姓“看病难”来说,分级诊疗可积极推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形成不同功能定位,让大医院回归学术和诊治疑难急危重症的定位,让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常见病和慢病的防治。因此,在医改布局中,分级诊疗制度可以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事关医改成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记者:厦门如何打通分级诊疗的“任督二脉”?有何特色?
杨叔禹: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而家庭医生签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居民是否真正受益,医务人员能否积极参与。厦门家庭医生签约实行专科医师、家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的“三师共管”的团队服务模式,是医务人员“人的组合”,有别于医联体式的机构间的组合,它更为贴近管理要素,签约对象的信任度更高,履行签约协议的可操作性也更强。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市医改办、卫计委、发改委、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厦门市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现在,全市共完成签约40余万人,签约率19.1%,签约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覆盖率超过30%,65岁以上老年人覆盖率超过45%。“三师共管”的签约慢病病人续签率高达80%,提前完成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关于签约覆盖率的要求。
记者:有哪些经验可在全国复制和推广?
杨叔禹:近年来,各地分级诊疗方面都作出了有益探索,而厦门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厦门早在2014年提出的“三师共管”理念,提出了由健康管理向全科、由全科向专科的分级诊疗创新模式,实现了医疗机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第二,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分配方面打破了以往收支两条线,绩效总额封顶等做法,明确规定签约服务费全部用于激励团队签约服务且不纳入原有绩效分配体系,其中20元由机构统筹用于家庭医生签约相关工作,80元由团队考核后自主分配,20元综合考核后按分数激励签约团队。如此,团队成员每年较以往会增加3万~6万不等。第三,在基层打破了只能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用药的限制,签约居民在大医院诊断明确并需维持用药的,可通过“备案”方式进行个性化药品采购;第四,将签约居民按照健康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和服务,很大程度缓解了人员不足所造成的管理质量下降问题;第五,通过可穿戴设备和信息化进行健康管理,较好地提升了服务效率。(本报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