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彝红》为民族歌剧迎来春天

    作者:景作人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6日 15版)

        【发展民族歌剧笔谈⑧】

     

        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与凉山文广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大型民族歌剧《彝红》,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银奖。首都观众对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红色题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特殊的喜爱。

     

        《彝红》是一部民族歌剧,讲述了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彝海结盟”的故事,塑造了彝族姑娘妮扎嫫、红军战士天红与彝族青年拉铁的感人形象。对于这个真实的故事,编剧李亭做了充分的调配与戏剧安排,以充满民俗性和浪漫色彩的“组合创作”,将天红、拉铁、妮扎嫫、阿嬷、果基夫人、伊沙果果、乌呷等角色进行了穿插性、跳跃性的安排,使得全剧人物形象鲜活可信,故事情节曲折交错,从总体和细节上,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成分。

     

        《彝红》的音乐创作始终本着一个原则,即民族性、抒情性、可听性的结合。作曲家刘党庆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积累和写作经验,他写的音乐基本上都处在民歌的基础上,声部也大多局限在高音区,让《彝红》的音乐显得非常辽远、舒展、高亢。特别是妮扎嫫的唱段,舒展中夹带着委婉,甜美中浸透着润泽,给人们带来了质朴清丽的感受。

     

        原生态唱法的大量运用,是《彝红》在音乐创作上的一大特点,这些原生态唱法,给人栩栩如生之感,情感的宣泄及内心的独白,都显得纯朴、有力、直白。剧中设立的吟唱者角色,其原生态唱、吼、念、做,都非常富有特色,而妮扎嫫、阿嬷、拉铁等人的原生态唱段,亦有着强烈的民俗之风。

     

        重唱是歌剧作品中的重要类型,好的重唱能够加强人物性格的表现,突出情节发展的脉络,揭示角色的心理变化,同时也是使歌剧音乐立体化的具体手段。《彝红》中有不少重唱段落,例如女声三重唱(妮扎嫫、伊沙果果、乌呷),男声二重唱(天红、拉铁)等。这些重唱写得并不复杂,有些严格来说还不是真正的声部独立组合。但这些重唱在剧中却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女声三重唱的和声,原生态的感觉纯洁至极,和声音准非常和谐。

     

        有人说,中国歌剧不应像西方歌剧那样搞宣叙调,要摒弃那些“洋腔洋调”的玩意儿,对此我不能同意。宣叙调是歌剧中的重要衔接部分,是语言音乐化的一种体现。如果中国歌剧都取消了宣叙调,岂不每部歌剧都成了歌曲联唱?这是一种将歌剧艺术浅薄化的观点。

     

        然而《彝红》则不同,它是典型的“说唱式”的歌剧,其中代替宣叙调的是道白。但是,这种道白加唱的方式,对于民族歌剧来说恰好是合适的表现手段(国外也有加道白的民族歌剧)。因为民族歌剧,特别是少数民族歌剧,它们在音乐的表现和戏剧的展开上与传统的正歌剧截然不同,假若硬将西洋宣叙调和咏叹调强加给它,那写出的一定是一部失去民俗民风的怪作品。

     

        对于现代舞台艺术来说,舞美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彝红》的舞美设计有想象、有“味道”,民族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手法的结合,使其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感觉。舞台中央立起的道具大树所起的作用颇有灵性,它为妮扎嫫和天红的情感牵线搭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植物“月老”。此外,台上各种石阶的设置也很合理,而妮扎嫫手中最后坠落的“雨伞”(之后天幕上打出的数十把黄色雨伞),则给人们带来了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本次《彝红》进京演出,形式上的最大变化是采用了现场交响乐团演奏。凉山交响乐团是一支新军,却有一个好指挥唐青石。这个乐团的表现令人吃惊,其水平完全不亚于高水平的地方乐团。他们当晚的演奏不温不火,不压唱,不喧宾夺主,给人们带来了经验颇丰的印象。

     

        《彝红》是一部好作品,它有风格,有韵味,不随波逐流。美丽的《彝红》带给了人们新鲜的享受,它以雄厚的实力入围了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首批资助名单,今年代表四川省参加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庆贺之余深深感到,这部民族歌剧是国内同类作品中的优秀楷模,它为中国的民族歌剧迎来了新的春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