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大数据如何让城市更“智慧”

    作者:本报记者 鲁元珍 袁于飞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7日 06版)

        云数据储存罐、无人机载燃气安检仪、可调控室温的新材料……近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在京主办“2016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引发关注。

     

        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与此同时,我国很多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却处于“沉睡”状态。城市管理者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大数据,让城市更加智慧?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大数据让智慧城市建设升级

     

        在智慧城市博览会的北京通州展区,一个5D智慧城市的示意模型引起了记者的兴趣——空中是随时随地可连上的WIFI信号,高楼顶上是绿化和太阳能,每一栋楼宇内都能通过能源管控体系来调节耗能,落在地上的雨水能收集利用,地下有一套完整的垃圾气力运输系统……新技术让智慧城市建设升级。

     

        除了硬件的更新,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城市建设带来了新产业形态。在博览会首次开设的智慧金融馆,中国新兴产业大数据信用服务中心主任、金电联行董事长范晓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让智慧城市建设升级,智慧金融站在了新风口。

     

        范晓忻表示,智慧金融有两个核心点,一是数据,二是技术。智慧金融通过大数据的算法模型,可在短时间内对成千上万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海量信用优选,通过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等大数据计算,使银行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质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介绍,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市和400多个县级市都已经开展了数字城市的建设,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建设,差别主要在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让城市管理更高效

     

        “利用大数据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服务,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会带来巨大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指出。

     

        “大数据技术将决定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同方股份副总裁周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人们的“智慧体验”,更多地来源于各地政府的规划和决策是否科学,而智慧城市的规划是否科学,更需要用大数据分析和支撑。

     

        周侠表示,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目前还涉及一些实际困难。大数据技术集成相对简单,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打破数据的部门分割,打破“信息孤岛”,再和大数据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城市“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管理体系,推动政府智慧决策水平,让城市管理更高效。比如以前北京做小汽车单双号限行都是习惯性排序,没有科学分析,现在有能力做数据分析,可以调查出每个号有多少车,在每天限行车号之间寻求平衡。

     

        更多大数据服务有待挖掘

     

        智慧城市是大数据产业“落地”的重要平台。博览会上,由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软通动力、华为共同组建的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规划研究院联合参展的规划云等智慧城市联合解决方案成为全场焦点,三方将在大数据等领域展开多项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华为和软通动力三家具有各自优势,为从新的数据端研究未来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李铁指出,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企业发挥的作用或许超过政府,例如中国移动、滴滴打车等企业可通过统计大量用户的行为,分析用户的偏好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华为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周小红指出,数据只有有了连接、交换和共享,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当前的物联网建设,缺乏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整合,海量数据的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服务有待进一步挖掘。”李维森表示,国家地理信息局正在统筹以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数据库,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可以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等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发展以信息数据加工和创新为主的大数据挖掘等新型服务,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未来的智慧城市必定更加“有智慧”。(本报记者 鲁元珍 袁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