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密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光明日报国内政治部 联合主办】
在新的形势下,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防装备现代化的考虑,武器装备的研制必须由引进仿制为主转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为主,迫切需求相关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这也就对高校特别是国防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国防拔尖人才培养面临五大困难:国防特色专业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学生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训练不足、学科与专业发展脱节、国防拔尖人才的要求与培养体系不匹配、国防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相对封闭。
一个工科专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常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而一个国防特色专业,更要厚积薄发才能成长壮大。国防特色专业和学科密集的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防科技专业人才的重任和使命,不可能放弃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国防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防特色专业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
此外,无论是规范国际工程教育互认的《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还是即将发布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就人才培养质量而言,关注的都是合格的底线,而不是其中可能出现的拔尖群体。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联合有关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专业学会和企业院所,共同研究新军事变革对武器装备研制和军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加快建设军工专业工程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的同时,系统研究国防拔尖人才在大学阶段(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要求和评价体系,通过分层认证加强军工专业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并使国防拔尖人才的培养做到更加科学地校企对接。
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起,北京理工大学认真分析国防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启动了国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国防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
几年来,北京理工大学打破原有本科、硕士、博士分段式培养体系,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按照国防拔尖人才培养要求,重构课程方案,强调综合性训练。同时,按照优先发展战略,为国防特色专业拔尖人才实施定向资助和倾斜政策,提升专业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和在校学生的影响力。例如,实施纵横贯通培养计划,在读研深造和课程训练等方面,纵向通过保研实施“特区专业—特区学科”对接式连读,横向通过面向全校发布的特区保研名额,实施“特区外专业—特区学科”的跨接式连读。
学校瞄准国防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在信息工程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等三个学科专业领域开设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按照贯通式培养、一体化方案设计的原则,设计知识体系结构,强化数理基础知识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比例,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使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特点。
2013年起,北京理工大学在总结本硕博贯通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明精计划”,采用动态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学业成长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在学期间实行“分流+补入”动态考核模式。本科阶段的考核与分流将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六学期末进行。第六学期末分流后,通过考核且有志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的学生,将免试进入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建立国防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特区的探索迈出实质性步伐。
推进国际合作培养
2010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打破封闭办学格局,建立了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打通了市场经济和保密限制条件下的国防特色专业本科生到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国外高水平大学接受专业训练的渠道。
其中,校企双方共同为专业学生提供了协调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良好机会,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产品使用一线,不仅熟悉了产品生命周期中设计、生产、质量、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甚至对于企业运营中的管理、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作为一名未来工程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在国际化培养方面,学校实施国防特色专业定向支持计划,强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合作,构建国防特色人才协同培养的国际化实践教育基地。实施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国外教授讲座与讲课相结合,人才协同培养与科研合作相结合,学生的短期访学和长期项目相结合,青年教师国内培训与国际提高相结合,打造由国外顾问教授、兼职教授与专职教师相结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形成了国防拔尖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有机协同。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不断选派国防特色专业本科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实训和专业课程学习,让学生接受到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理念和专业训练。宇航学院已经实现25%以上的本科生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交流。
开展特色学科竞赛
目前,各种级别、各学科的全国性、国际性学科竞赛数以百计,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带有国防特色或背景的学科竞赛,对培养国防拔尖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发挥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优势和影响,自2004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自200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每届参赛学校已达到400多所,参赛人数2000多人。宇航学院每年利用创新基地平台参与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约2000人,其中具有国防特色或背景的学科竞赛包括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飞航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航天创意杯”新概念飞行器创新大赛、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创新大赛等。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具有国防特色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屡获佳绩。在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创新计划“我最喜爱的十件作品奖”评选中,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每届都有作品被评为“十佳作品”,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在2011年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14年“飞航杯”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获得了大赛唯一的特等奖。国防特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显著。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