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6日 星期二

    兴趣造就拔尖人才

    作者:杨宁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6日 16版)

        【人才时评】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这样说,他强调:“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这番话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却也让人不禁陷入深思,究竟是什么让曾经为世界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在世界重大基础科学领域创新中鲜有建树,也缺少大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人才培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不禁想起,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学生座谈,当被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兴趣与好奇心。

     

        然而,我们大学里的现实却是,在拔尖创新人才特质中,学生普遍缺少的是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思维。无论做研究还是学习,学生和家长都总喜欢先问“有用”“无用”,“有用”指的是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比如在校学生选课前喜欢问这课有什么用,对找工作有用吗。青年学者做课题,也会选择更容易短期出成果的,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往往不受欢迎。

     

        “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爱因斯坦的话,我们耳熟能详。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人才培养,是否真正关注了人才的兴趣与好奇心所在。只有放下功利性的目的,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研究,才会不知疲倦、以苦为乐,才会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才会有创新火花迸发,也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支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