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

    回味无穷的大提琴

    作者:刘元举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2日 14版)

        6年前,我曾有幸在深圳大剧院领略了深圳交响乐团的现场版大提琴演奏,至今印象不灭的是潇洒帅气的秦立巍的演奏。那时就风闻他是“马友友第二”的说法,我想大概是指他演奏姿态的那种“美滋滋”的投入感吧。他在上半场完成了一曲独奏,下半场携弟子聂佳鹏同台演奏了卡拉威的《双大提琴协奏曲》。那时候,深圳交响乐团的演出季每场都设在深圳大剧院那个小音乐厅。

     

        如今,演出地点改在了深圳音乐厅。这场音乐会吸引观众眼球的是有三位大提琴演奏家亮相。除了各自的独奏,还有三人组合奏。这三人组合是师生组合,海外著名华裔大提琴家秦立巍是聂佳鹏在新加坡留学时的老师,而大提琴大师奥托·诺拉斯是聂佳鹏在德国留学的老师。这种三人结合既是老中青的结合,也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

     

        第一个出场的是秦立巍。他拉琴的姿态,很具感染力,有那种大师的“范儿”。他让怀中的大提琴早已灌满深情,在旋律的盈颤耀动间,漫溢出醉人的音色。随着抒情段落的悠然晃动,琴体美滋滋地随晃,这一晃,大提琴壳犹如雨水打湿的叶片光鲜丰腴,一片闪耀的生机。

     

        柴可夫斯基这首《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在我感觉中就像观赏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一座装饰耀眼的宫殿,一条色彩幽深的欧式袖廊,其华美的洛可可风格令人目眩神迷。秦立巍张弛有致地让这首不朽的“为大提琴和乐队”而“镶嵌”的作品,再度焕发出惊世魅力——在引领你走进幽深时,让你感受到的是绵延无尽的忧伤。

     

        我还记得6年前的秦立巍。他拉的是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他很擅长拉优美的旋律,我曾为之写过一篇乐评《来自大提琴的感动》。文中描述了他那纤长的胳膊将弓拉到高端时,犹如天鹅亮翅。我在文章中挑剔了一点不足,即在生命的深度涉水中,秦立巍多少还显得斯文了,甜美了。他要是多一些不顾一切,多一些苦涩感或悲情味道或许更能打动我。而现在,6年后的秦立巍正是增添了这种“苦涩感”“悲情味儿”,由此,他带动着乐队,感染着指挥,凝聚着全场观众,起伏如浪线,沉缓地接近着柴可夫斯基的悲情世界。

     

        “大师就是大师。”这种感叹是对随后出台的顶尖级大提琴家奥托·诺拉斯而发出的。一幅标准的欧洲人面孔,具备德国人的严谨表情。弓飞弦惊间,体现出一种驾驭大作品的超强实力和霸气。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地倾听。圣桑的这首《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并不陌生,但更熟悉他的那首小提琴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之所以位列最知名的大提琴协奏曲的行列,与其不断出现的优美旋律(尤其适合大提琴)以及不停顿的三个乐章而著称有关吧。旋律的美妙,让74岁的诺拉斯尽显大师风采。

     

        在进入短小但略带疯狂的大提琴华彩片段时,我还不免担心他的速度,毕竟这份高龄了。因为华彩片段是最能体现独奏家功力的段落,也是独奏家的个性和演奏的张力最有感觉的展示,而演奏家的弱点或瑕疵也将会暴露无遗,无法遮掩。但诺拉斯无可挑剔地完成了他的精彩,其高水平发挥令人高山仰止,真乃艺高望重。不仅慨叹:古稀年纪却未见丝毫老化衰退,气势如虹,指动如瀑,轻捷如燕,简直有如神助。在抒情段落与华彩乐句间展示出典雅华贵的情怀,绵延着魅力,而急风暴雨般的飞速把位,让他的技巧瞬间达到了令人瞠目的状态。

     

        两位大师的上半场的精彩亮相,为下半场的年轻才俊聂佳鹏带来了很高的台阶。人们有理由给予他更多更高的期许。6年前的聂佳鹏英姿勃发,他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是与他的老师秦立巍联袂演出卡拉威《双大提琴协奏曲》,师生并驾齐驱,你追我赶,腾飞呼啸,其威风凛凛的扬鞭气势有种经久不衰的力度。

     

        音乐会的高潮出现在最后一个曲目《为三把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的第一协奏曲》。两位老师携弟子同时登台,三个台板将三把大提琴明晃晃排列。克里斯多夫·潘德列斯基被誉为“活着的贝多芬”。他的作品曾获得卡尔·沃尔夫奖、格莱美大奖以及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杰出艺术家大奖等。全世界每两天就有一台纪念潘德列斯基的音乐会。这首为三把大提琴和乐队写就的作品,既有传统的东西,又不乏现代元素。

     

        师生关系,一脉相传,既默契又各有各自的音色。诺拉斯奏出非凡的开篇,聂佳鹏随后引弦歌唱,秦立巍将大提琴的音色推向至美。

     

        “发不同青,心同音乐”,三把大提琴,交相生辉。三个人的风格与魅力在激情与细腻的编织中,大放光彩。师生间的默契相当于一次完美的音乐旅程,酣畅淋漓地一路风光,让深圳音乐厅有了爆棚的效果,也让我回味无穷,津津乐道。

     

        (作者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