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曾应邀到西沙群岛考察采访。西沙群岛是镶嵌在湛蓝天空和蔚蓝大海之间的一串绿宝石,每个小岛都绿得闪亮,美得炫目。此刻,遥望南海,记下当年在赵述岛的见闻。
赵述岛是为纪念明朝赵述奉命出使三佛齐而命名的,全岛面积0.22平方公里。
刚下船,差点摔一跤——一脚踩到一个大贝壳上,淡淡的柠檬色,层层的鳞片。翻开一看洁白如玉——原来是鳞砗磲,比足球小不了多少。
赵述岛是西沙典型的渔村,住有四五十户人家。前几年成立了村委会,选举了村委会主任。村子沿海一溜,门前都有一两个蓝色塑料大桶,房檐下装了水管,这是收集雨水用的。赵述岛鸟粪层厚,没有淡水。日常洗涮用水,全靠老天爷恩赐,饮用水从海南运来。
房子建得简陋,但很舒适。户户门前椰子树下都搭了凉棚。有一家围着八仙桌看着大海,吹着海风喝茶或玩牌——一副悠闲的渔村椰风海韵的生活。走到一家门前,主人热情地请我们喝茶。进了凉棚,才发现还有里间,同行的小吉刚向那边伸头,立即惊呼:“啊哟,这么多白参,大丰收呀!”可不是,竹床上晾满了名贵的白海参,个个都像小茄子。主人说,在那边的珊瑚礁盘上捕到的,要潜水好几米。白参生活在沙质的海床上,藏身在珊瑚礁的石缝、洞穴中。只要能找到,伸手拾过来就行了,很简单,不费事,就是难找。有时明明看到了,手也伸不进去。
窗台上放了个唐冠螺螺壳,螺口的橙红色花纹釉亮。主人说,那天在海底见到了一只大的梅花参,正要去拾,却看到了唐冠螺也向它爬去。想看稀奇,就未下手。待到螺的触手抓到它时,梅花参突然从肛门喷出一团肉来,趁机逃走,他才将它捉住,顺手也将唐冠螺捡了回来。梅花参喷出的是自己的内脏,还能重新长出来。丢车保帅是逃难的一种策略。
我们继续向前走,看到几乎每家的凉棚里间都晾着咸鱼、海鳗、螺肉。
一位渔民正在雕刻。他戴了副眼镜,正在一节木头上雕欢喜佛,已基本成形,只是在修饰它的笑容。他感到我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这才抬起头来:“落雨,下不了海。闲着也是闲着,雕几刀也很开心。刚好,前两天从海滩上捡来了根木头,木质好,不知是从哪漂来的。”他看到我们手里拿了几个螺壳,顺手从板凳下拿了一只海螺:“这个送你了。”说着又埋头在他的艺术世界。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荡,村委会主任家就在红旗的下面。刚跨进门,前门就有人提了条七八斤的鱼进来。他笑了:“阿林,你怎么晓得我家来了客人?”来人是位20来岁的小伙子:“能掐会算嘛!大叔,这是我刚钓上来的黑马鲛,看样子马鲛汎到了。”
村委会主任姓吴,个子不高,满脸沧桑,黝黑。看他说话,总感到他的嘴角或是鼻子处,有点不自然,似是受过伤。聊起来才知道,他是渔民世家,一直在南沙群岛闯荡。南沙的渔产丰富,金枪鱼一条就有几十斤重,一个航次总能捕到十几吨海鲜,日子过得富足。但好景不长,海上作业捕鱼时,经常受到别国武装渔船、海警的干扰,不是大船来撞你,就是割断你的网绳。有次,他连船带人都被抢走了,关进了监牢。也不审问,就是不准你和外面联系,吃的是猪狗食,过的是非人的生活,最后,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落得一身的伤病。他说:“渔民还是要到海上讨生活,西沙有海军保护,我才带着孩子到这边来了。我就想不明白,南沙自古就是我们国家的,我们祖祖辈辈每年都到那里打鱼,现在怎么就说成是他们的?”
我说:“一个民族的振兴,必须有强大的军队做后盾。这是我在西沙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的,我们热爱和平,没有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可人家侵略了我们怎么办?历史已有血的教训。”
他取来一瓶酒:“为我们的蓝色国土,我要请你们喝一杯!”
鱼是按渔民传统的办法做的,白水炖白鱼,不加葱、蒜、姜、辣,只放盐。刚端到桌上,满屋飘香。“先喝汤,再吃鱼,后吃螺。要不,难显出鱼鲜、螺香。放开量,让你们以后走到哪,都难忘了我这最南渔村的海鲜。海鲜,海鲜,只有活的才鲜!”我想起瓜果飘香的八月在新疆,好客的主人总是让你先吃西瓜,再吃香瓜,后吃葡萄。若是乱了秩序,那就失却了自然的本意,瓜果也就窜味了。
鱼汤雪白,如乳,黏稠,像法国浓汤;入口还未来得及品味,已滑溜溜地进到了胃肠,在全身游荡。连呼出的气息,都弥漫着大海的气息,鲜得眉毛都打颤颤……阿林从里间炉子上端来热气腾腾的海螺。只见他拿来一把钓鱼钩子,捉住长长的钩柄,用钩尖钩住螺头,一提,肥硕的螺肉就出来了,比起用牙签挑方便得多。
这一顿海鲜直吃得我们大汗淋漓,而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我们关于“蓝色国土”的话题……
这5年来,我常常听到来自这个小渔村的消息:居民定居点项目开工建设了,居委会办公楼已竣工投入使用,海水淡化厂解决了居民用水问题……“爱国爱岛,乐守天涯”,我深深地祝福我远方的同胞!
(作者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致力于大自然文学创作,出版《云海探奇》《美丽的西沙群岛》等40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