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本报温州6月22日电(记者陆健 通讯员吴恩德)人类的触觉系统和视觉系统是否存在某种信息交流方式?视觉和触觉到底是一对“好朋友”能相互沟通,还是一对“陌生客”井水不犯河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团队最近在视觉认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刊载于最近的《Cell》(《细胞》)子刊《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这项研究初步明确了视觉和触觉是有紧密联系的,并且互相促进,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视觉和触觉关系的研究灵感最初来自于一个哲学问题。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一个盲人自打出生就看不见任何东西,当这个患者初次获得视觉后,他能否通过视觉辨别之前通过触觉辨识的物体。
瞿佳团队在温州医科大学建立了视觉与其他感官交互模式的研究平台,通过对形觉剥夺(先天盲)患者跟踪探索,观察到患者在视觉康复过程中感观系统、记忆系统与视觉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变化,突破性发现了形觉剥夺患者在首次使用视觉系统观察环境的24分钟内即获得“精确指向和抓取”功能,视觉认识水平在第二天和第三天进一步提升。经过大量研究和深入分析,团队原创性揭示了人的视觉与触觉及运动系统的初始交互作用的机制,明确了视觉、触觉和运动系统的交互作用神经回路属于“先天固有”,一旦开始用眼即可短时间内将其激活。此项全新发现为人类大脑高级视觉认知功能发育理论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并对先天性形觉剥夺患者视觉康复及治疗拓开了全新的临床思路。
该项研究表明,人类的视觉和触觉存在先天性的信息交流。对于先天看不见的患者,比如先天白内障儿童,当白内障疾病根治后,视觉系统得到修复,视觉康复和认知康复会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