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到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下降到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5.7%。脱贫攻坚的全面推进,为中国人权事业进步贡献了力量。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构建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责任制。二是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全国选派驻村工作队12.8万个,驻村干部53万,基本实现贫困村的全覆盖。落实约束机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三是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2012年以来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98.4亿元,年均增长14.5%。
二、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2014年,对12.8万贫困村、2949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进行了识别和登记。二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十二五”期间,累计向连片特困地区投入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1220亿元。三是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四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2012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补助投资170亿元,撬动各类投资73.51亿元,搬迁贫困人口284万人。五是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推进交通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投入车购税资金5500亿元以上,带动社会投入近2万亿元,绝大多数乡镇和大多数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加快水利建设。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水利投资2375亿元,累计解决1.15亿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难题。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在6个省区开展试点,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增加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宽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全国累计安排1556.7亿元支持1997.4万户贫困农户改造危房。
四、强化社会保障事业,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对贫困地区学生实现全覆盖。开展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以上的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10亿以上参保居民。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5年,全国保障农村低保对象共4903.2万人,平均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65元,平均救助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