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考试选拔要体现考生的优长和潜力

    作者:许吟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5日 16版)

        【官兵小议】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战落下帷幕。高考不仅是考生寒窗12年的命运之搏,更是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倍受全社会关注。

     

        高考与其他培养、考核、选拔人才的初衷、过程及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将个人的优长和发展潜力“考”出来。如何在宽松的土壤中让学生健康、自由的生长,激发他们的好奇、想象、创造,一直是教育界、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考核、选拔环节,过去一直作为独立的单元,没有与前期的培养阶段深度挂钩,更没有前移嵌入到培养教育中。实际情况是,考核、选拔决定前期培养的成败和效果。因为培养教育是“因”,而考核选拔是“果”。因此,怎样在考试、选拔中体现个人的优长和潜力,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考高分,一些学生只学高考设定的课程,考试之外的学科一概不闻不问,以至于知识结构单一,爱好贫乏。与此同时,虽然有的学生出版了诗集,有的被誉为数学天才,有的对天文特别爱好、有的电脑水平超群……但他们因“偏科”,高考总分低于他人而遗憾地与名校隔墙相望,甚至铩羽而归。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现行考试理念和安排不无关系。考试是为了选择某方面的人才,但对于特殊人才,简单的一次考试不能解决问题。特殊人才、拔尖人才的幼苗需要滋养,而不能完全用分数扼杀。考试考出来的成绩,充其量只能说明对于课本知识或理论知识的熟悉,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是极度容易被考试埋没的。考其长,用其优;而非考其劣,用其短。在我国古代森严壁垒的科举制度下,还常常打破常规重用某一方面突出的书生,甚至开放“博学鸿儒科”,专门为在某一领域有建树的人才开辟晋身的渠道。

     

        大师也不是完人,泰斗也不一定样样都让人望其项背。在人才培养考核中,要发掘“门门全优,样样精通”的全才,也需要发掘某一领域的专家、某一方面的带头人,这样才能形成矩阵型、互补式的人才梯队。

     

        我们为什么出不了大师,钱学森在临终前发出的疑问,是针对教育的,也是针对影响、制约教育的考试、考核、选拔等多个环节的。创新人才不一定是门门功课全优的高考状元,而一定是从学生时代就对某一学科执着追求的奇才。因此,我们的教育、考试、选拔等环节,一定要为这些奇才、偏才留出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

     

        (许吟晗,作者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