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我从北京大学到石河子大学,开启了自己终生难忘的援疆路。
成为石大人已近五年。这五年让我感动、让我快乐、让我陶醉的事有许多许多,面对即将到来的并校二十周年,我给自己出的第一份作文题就是“援疆食堂的笑声”。
因为这三个词对我这五年甚至对我的一生而言都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关键词。
因为援疆,我的朋友变多了,我的视野变大了,我的心力变强了。
因为食堂,民以食为天,我深深感受到舌尖上的新疆之魅力。不仅有美味的诱惑,而且还有文化的陶醉。
因为笑声,让我们的精神和朋友得以放大,在笑声中我们更加珍惜在新疆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
笑声来自五湖四海
我们的援疆食堂在石河子大学中区会泽食府的二层,地方不大,但有仙则灵。
记得我第一次进食堂就餐,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到石河子大学担任副校长的刘大锰就急呼起来:菜没味,不够辣!他的这一句“抗议”,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这笑声中有支持的、有理解的,也有困惑的,我就属于困惑的,菜已经够辣了,再多放辣,我的胃就要罢工了。
我和刘大锰同时来援疆,住着门对门,上班一路去,下班吃完饭一路回。三年他走了,我留了,我感叹:以后我将单翅飞翔了。
大锰是湖南人,是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的“后裔”,集狂与狷于一身。孔子曾云,人分四种:中行、狂、狷、乡愿,除了乡愿被孔子称为德之贼外,其他三种人都为孔子所称道,作为湖湘文化后人的大锰先生确实体现了狂狷并举的人生行状,在工作和生活中,他“狷”字当头,对人真诚,办事公道,性情耿直,洁身自好,为人谦和,彬彬有礼,凡事乐于助人,在我们援疆干部中更在石大人中,他的人脉甚广。说到狂,是指他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做学问,他从不失青云之志,这种狂是一种执着和坚定,更是一种豪迈和自信,而这种狂放精神大都是在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工作中展现出来的。
援疆食堂的笑声从哪里来?是从工作奉献而来。每天中午吃饭,最后一个到的必定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张家霖教授,这位70开外但身体矫健的南方人,永远是带着微笑面对一切人和事。问他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到,他的回答或是在上课或是在批改作业,反正在我吃午饭时候,几乎从没有一次看到他早到。一位70多岁的俄语教授,每周近20节课,还批改学生作业,辅导青年教师成长。为此,他让老伴一起来援疆,过着你做饭、我上课的生活。他辛辛苦苦工作四年,为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临离开时,挥挥手没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10万元钱作为资助学生的奖学金,这10万元是他的课时补贴,外加他在南京的一部分工资。当我问他为何要这样做时,他淡淡一笑说,我人老了,孩子也大了,不需要这么多钱,这钱对于这些新疆孩子来说可能还特别有用!淡淡的一番表白,道出了他笑看人生、热爱教育的崇高品德。
说到张家霖教授,就不能不提另一位前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意青教授,这位认真、智慧、热心助人的老教师,在石河子大学只待了一年,就因为一次脚意外严重受伤而返回到北京。人离开了,但她的心却永远牵挂着石河子大学的一草一木,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年轻老师视她如妈妈一样,有什么高兴的、难受的事,总是第一时间要向她倾诉,而她的家则成了石河子大学住北京接待处。每位老师去,无论老少,她都热情接待,尽一切努力帮助她们。她离开石河子大学时,同样也义无反顾地捐了10万元钱,这是她在海外的学生筹给她的,她却“挪用”到石大人身上。每次我和何慧星书记、向本春校长到北大访问,见到她时,她总有谈不完的话,这些话没有家长里短,都是对石河子大学的真诚建议和鼓励。
笑声中的真情
援疆食堂的笑声让人铭记,是因为这笑声中还有几多沉重和神圣。2013年6月中旬的一天,当我们照例谈笑风生地用餐时,来自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周守晋老师突然接到家中电话,让他急回,他赶紧心急火燎地奔回去了。后来我们才得知,他唯一的孩子意外死亡。听到这一消息,我们这些与他朝夕相处的援疆人无不为之悲伤。这位充满理想勇于担当的北大老师,到这里才半年时间,却对新疆的教育、语言、文化建设有了许多很好的想法,当他想办法要实施这些想法时,这个意外却让他匆匆离去。事后我也替他想过,如果他不来援疆,如果他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他的孩子可能就不会离他而去,但这一切的如果已经变得不可能了。人生有许多无奈、许多遗憾,只待我们在奋力前行中将其“遗忘”。
面对周老师的境遇,我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我的好邻居、好同事孟二冬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北大刚留校时就住在北大44号筒子楼,我和孟二冬住同一层,做饭时我们在一起,洗衣时我们在一起,踢足球时我们在一起。2004年春天,他在石河子大学讲课时,发现患上食道癌,两年后离我们而去。无论在石河子还是回北京治疗期间,他都牵念学生,心系学生,与时间赛跑,演绎了一出体现北大精神、彰显师德风范的精彩人生剧,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他的崇高行为给予极高评价,赞誉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孟二冬在石河子大学生病后来去世,我在北大宣传部担任副部长,参与宣传孟二冬事迹的宣传活动,没想到5年后,我又来到了他留下心血和大爱的地方。每次在食堂吃饭,有时我会突然走神,坐在我对面的不是我的好友孟二冬吗?他在向我微笑,向我招手!“哎,老孟,今天天气多好,我们下午踢球去吧!”我情不自禁地向老孟打起了招呼……
援疆食堂的笑声时高时低,此起彼落,即使离开食堂已很远,还能听到。北大法学院前院长朱苏力与来自重庆大学担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的龙渝川,只要坐在一起就开始围绕着国事激辩起来,一个研究专业法律的知名学者与一位工科男居然争执得“相持不下”,让围观者大呼过瘾。当然,我们在食堂听到的更多的是含金量很高的龙门阵。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担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的刘静,来自南京大学担任屯垦戍边研究中心主任的万朝林,来自华东理工大学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李涛,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王联,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祁荣,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担任副校长的王国彪和担任校长助理的杨新泉,来自天津大学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张金利,来自江南大学担任食品学院副院长的陶谦,来自重庆大学担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的李娟等,都善于将饭桌当讲台,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有治学的方式方法,有为人处事的感悟,有对新疆兵团和石大发展的建言献策。我的三位也来援疆的博士生刘志尧、徐艳、王晨,均感叹每次来吃饭都长知识、长见解。
一晃我来石河子大学近五年了,历经第七、第八届援疆干部团队,还有许多短期来讲学的各校老师,多少年以后,或许不一定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我一定记得他们在援疆食堂的笑声,这笑声跨越千山万水,永远承载着他们对石河子大学的这片爱,这笑声春风化雨,已在许多石大学子心中种下了道德和知识的青苗,日后也必将成为建设国家建设新疆的参天大树。这笑声虽随风远去,却永远定格在石河子大学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
无论多少年,石大的发展史上总有两个熠熠生辉的两个字:援疆。
援疆的人走走来来,援疆人的路高高低低。无论如何,对于我们每一个援疆人来说,在这里都收获到了笑声,收获到了力量,收获到了温暖。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久弥新的人生礼物!
(本文作者系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