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谋划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主要构成及职责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包括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网络宣传工作人员。
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肩负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从整体上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与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引导大学生认知认同、内化外化主流意识形态,承担着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辅导员、班主任是与大学生接触较多、亦师亦友的群体,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骨干力量,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是大学生求学成长的重要引路人,他们能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并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宣传工作人员肩负在网络空间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网络舆论、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防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广大师生成为净化网络空间重要力量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持了良好平稳态势,为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突出体现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方面。
部分高校党政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校园硬实力建设忽视意识形态软实力建设,重科学知识传授轻意识形态教育,重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轻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党政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思路不清,定位不准,缺乏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总体形势的分析研判,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抓得不紧。
一些思政课教师教学有效性不强。一些思政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照本宣科、机械灌输;有的思政课教师刻意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裁剪和娱乐化处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
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不高。实际工作中,一些辅导员、班主任对自身角色认知偏差,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些高校在选拔辅导员、班主任时,忽视政治素质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行为不在状态,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理想信念坚定性不强。极个别教师打着还原历史、追求民主、倡导自由的幌子传播错误观点和思想;一些教学人员把对社会和生活的抱怨与不满带入课堂;一些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话语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一些网络宣传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少网络宣传工作人员存在重传统媒体、轻新媒体的惯性思维,运用新媒体的水平不高;一些网络宣传工作人员未能有效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和举措。这些问题导致其不能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解决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突出问题的实践策略
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在意识、能力、机制、平台四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四个意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思想层面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这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遵循和规矩。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守政治底线,恪守政治纪律,在工作中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来抓,统筹意识形态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意识形态安全与校园综合治理、意识形态阵地与人才培养;切实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舆论氛围。
努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四种能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素质层面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四种能力”。着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全局掌控和统筹推进能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的信仰引领能力,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渗透与融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着力提升网络宣传队伍的网络运用能力,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功能,下力气提升网络宣传队伍的网络维护能力、网络宣传能力与网络监管能力,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网络空间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方法,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的“三个机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制度层面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的“三个机制”。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遴选机制,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网络宣传人员的遴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规范遴选程序,把真正有信仰、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人员充实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中来。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培养机制,高校党委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培训规划,按照政治上强起来的要求,健全政治理论经常性学习制度和定期轮训制度,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按照业务上强起来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党校、高校研究机构协同培养,办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研修班,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忠诚于党的意识形态事业的专业化队伍。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激励评价机制,坚持重品质、重能力、重业绩、重服务的用人导向,完善激励政策,健全表彰办法,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畅通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的渠道,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相关政策,形成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政策引导。
积极搭建便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两个平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保障层面积极搭建便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两个平台”。积极搭建便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管理平台。明确专岗专责,做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校党委要协调推动党委宣传部门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牵头抓总职能,形成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网络宣传人员、全体教师有序参与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格局,既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调动教学、科研、宣传等不同岗位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搭建便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实践平台。高校必须主动树立网络思维,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依托网络技术搭建有效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实践平台,依托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微媒体搭建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依托网络侦查和监管技术搭建有效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平台,形成网络管理合力,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
(作者系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