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演艺圈,有这么一位演员,从影近四十年,母亲是她扮演得最多的角色——从任劳任怨的农家妇女到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从母爱无疆的老妈妈到权谋霸道的武则天,她的荧屏履历,已经足够书写一部新时期影视剧的“母亲简史”。
她就是被称为“中国荧屏第一母亲”的宋春丽。
提起宋春丽,很多电视观众的第一印象是她所饰演的亦俗亦雅的角色形象,无论是坚强果敢的英雄之母,还是尖酸刻薄的市井小民,她都塑造得惟妙惟肖。在各类公共场合,总有粉丝亲切地称她为“宋妈妈”,她也不吝打趣自己说:“演这么多妈,自己快成‘中国第一妈’了。”
话语间,犹如亲人间的轻嗔,流露出的却是数十年来与“母亲”充满爱意的羁绊。
1951年,宋春丽出生于河北冀县(现冀州市)胡同里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家人挤在十平方米的老四合院里,家中什物,唯有一张八仙桌、两张方凳子和一张床。回忆起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的清苦让她犹觉心酸。
“小的时候,我的衣服和上学用的书包,都是母亲给缝的。”说起母亲,宋春丽印象最深的便是她的女红。据她说,母亲本是殷实人家的女子,然而后来家道中落,饱尝人间苦难——她当过老妈子,捡过破烂,也要过饭,还蹲过日本人的监狱。“母亲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识字。”所以,从小时候起,宋春丽便下决心要替母亲写一本书,用文字书写母亲的一生。只是未想到,她这本书终究没有付诸纸墨上,却活在了荧屏间。
1964年10月1日,宋春丽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自己身着戎装入伍,离开了生活了十三年的家。部队里,多才多艺的她成长为一名文艺兵。在上级领导“又红又专”的教导下,她随战友走遍大江南北,从边防哨所到地震灾区,为人民子弟兵送去艺术的温暖。军旅生涯的磨炼,让宋春丽有了一颗勇敢的心,也使她有勇气为自己编织更加绚烂的演艺之梦。1979年,她参与影片《苦难的心》的拍摄,并由此踏上了影视表演的漫漫长路。
在部队的日子,宋春丽唯有靠三年或更久一次的假期,才能回家看看父母。成为演员以后,工作渐多,能陪伴母亲的日子便更少了。“我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为了不让别人失望,宁愿对自己苛刻,所以生活节奏会非常紧张匆忙。”面对自己个性里的“较真”,宋春丽有自豪,也有无奈。她塑造了许多活灵活现的母亲形象,却倍感愧对自己的母亲。
“那时候年轻,一演起戏便无暇顾及母亲,拍戏累了回家老是一言不发,甚至有时候把气撒在妈妈身上。”回忆当年,宋春丽总是自叹“尽孝应趁早”。其实朋友们都知道,宋春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女。拍戏间隙,她总是尽量抽空赶回家里陪妈妈。尤其在母亲晚年,为了帮母亲完成“寻根”的心愿,她拉着母亲走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一时传为影视圈的佳话。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2008年,宋春丽的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想要为母亲写的书,再也无法兑现。但对宋春丽而言,与母亲的缘分却并未终止。她将自己的人生和浓烈的情感揉碎在角色里,以己为笔,以情为墨,在荧屏上书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母亲”。
在《九香》中,她扮演的农村寡妇“九香”为了五个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感情;在《浮华背后》中,她扮演的海关女关长杜欣平为了抗争罪恶并保护爱子不惜身陷囹圄;在《穷妈妈富妈妈》里,她扮演的田芳以超人般坚韧的母爱托起了堕入深渊的儿子……数不清的母亲形象,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有人说,她所塑造的母亲已经超越了某一个人的形象,“唤起了一种共同的民族记忆”。
“是母亲成就了我。”宋春丽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她的谦辞。事实上,三十多年岁月荏苒,宋春丽所塑造的母亲群像一直在见证这个时代的成长。她,同样成就了母亲。
如今的宋春丽,仍然没有停下塑造“母亲”的脚步,就如她对故人的思念,从未因其离世而断绝。在“母亲”这本未完成的书上,她“笔”耕不辍,只为完成一个多年前最朴实无华的承诺。